在经历了特朗普1.0贸易战的经验教训后,改良后的特朗普2.0贸易战来了。
2月1日,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商品加征更高的25%关税。
不过,这次特朗普并没有直接将矛头对准中国,而是选择了自己的盟友——加拿大和墨西哥作为开局对手。
回顾第一次贸易战,尽管特朗普用尽各种手段试图压制中国,但结果却并不理想,中国不仅没有被打趴下,反而更加壮大。
这让特朗普明白,继续以单打独斗的方式行不通。这次他决定改变策略:先收拾身边盟友,再合力围攻中国。
与拜登不同,特朗普并不爱谈什么所谓的“共同价值观”,他的原则很简单粗暴——“美国优先”。
他选择了一种更具威慑力的方法:通过对盟友施压来迫使他们站队。
选择加拿大和墨西哥并非偶然,这两个国家位置上紧邻美国,经济上基本依靠美国,可以说是最好拿捏的两个软柿子,而这场贸易战又是特朗普的立威之战,只许成功不能失败。
如果说加拿大和墨西哥是开胃菜,那中国就是特朗普的正餐,但从特朗普宣战开始,等来了加墨两国佯装的反制,却没等来中国的认怂。
加拿大宣布对1550亿加元的美国商品征收25%的关税,同天墨西哥也表示会对美采取反制,将启动“B计划”,向美国输墨产品加征关税。
加墨两国看似硬气十足,却不过都是面子功夫,不过两天时间,这两国就先后与特朗普进行了通话,随后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欣然表示“非常满意”,并暂缓对两国加征关税30天。
很明显,他们让步了,从特朗普发布的消息来看,加拿大同意加强对美加边境的控制,投入13亿加元,用于增派人力和资源阻止毒品流入美国。
而墨西哥则承诺向美墨边境派遣1万名军人,加强巡逻以阻挡芬太尼和非法移民。作为交换条件,美国也承诺努力防止对墨西哥的大威力武器走私。
两个小弟已经收买,现在特朗普就等着中国主动服软,很快中方也作出了反应。
2月4号,中国连出4拳,拳拳到肉,都打在了美国的痛处上。
首先,中国宣布对部分美国商品征收10%-15%的关税。这一策略非常讲究,不像特朗普之前那样无差别地加税,而是有选择地针对一些关键领域。
比如,美国的农产品并未在加税之列,因为中国仍需要进口大量农产品,而美国产农产品也必须依赖中国市场消化。
但中方却在农机领域下手,这可是美国的“软肋”之一。美国作为农业大国,农用设备对其至关重要,而中方的举措显然是在这个领域做文章,从而间接支持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
此外,中国还对能源产品如煤炭和天然气增加关税,这一决策可谓击中了美国经济的“命门”。
特朗普上台后,退出《巴黎协定》,就是希望通过发展传统能源给美国经济带来活力。此次中国的加税措施,无疑让美国在这一块吃了暗亏。
与此同时,中国将PVH集团和因美纳公司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并对美国的谷歌公司展开反垄断调查。
这几步棋走得相当具有威慑力,不仅让这些企业感受到来自市场的寒意,也表明了中方捍卫自身市场秩序的立场。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对钨、碲、铋、钼、铟等重要工业材料进行了出口管制。要知道,现代科技产业对这些稀有金属有着巨大的需求。
中国此举无疑是为了掌控全球供应链,切实维护自身的战略优势。
被打懵的特朗普迅速改口,表示愿意与中方进行对话,并称只要中国考虑美国的要求,就可以避免更多的关税加征。
然而,中方显然没有为这些口头承诺买单的意思。一天之内连续出招,已表明了中方在这一轮博弈中采取主动进攻的姿态。
其实现在的美国根本受不住中方的接连进攻,美国的经济结构对于自由贸易有高度依赖,很多产业链与国际市场深度交织。
特朗普的加税政策不仅影响到了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也扰乱了美国自身的产业链,使得国内商业资本面临巨大挑战。
《华尔街日报》直接炮轰特朗普,称其“开启了史上最愚蠢的贸易战”。
这篇报道认为,特朗普对中国的关税措施或许还能理解,但连一向友好的邻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也不放过,这实在是太离谱了。
这样的做法传递出一个危险信号:做美国的朋友可能比做敌人还要糟糕。想象一下,本是盟友的国家因为关税问题与美国反目,将是多么尴尬的局面。
其次,该报指出,美国的经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三个国家的进口商品,而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只会导致美国市场封闭,进而伤害到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
例如,加拿大的廉价原油、墨西哥的新鲜蔬果以及各种中国制造的商品都是美国消费者习以为常的选择。
如果失去这些,美国的各类商品价格无疑会飙升,到头来为此买单的还是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