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林逸,起床啦,太阳都晒屁股了!"
清晨的阳光洒进窗户,姐姐苏婉清的声音穿过青云村的晨雾,像一缕春风钻进我的梦乡。
四十年过去了,每当回想起那段在村里的岁月,
脑海中总会浮现姐姐忙碌的身影:一边教书育人,一边操持家务,
为这个家付出了最珍贵的年华。她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亲情。
01
"林逸,太阳晒屁股啦!"清脆的呼喊声穿过青云村的晨雾,像一缕春风钻进我的梦乡。我翻了个身,把头蒙进被窝里,装作没听见姐姐的叫喊。
"小懒虫,再不起来,我就把你的早饭给院子里的小花吃了!"姐姐的声音渐渐近了,伴随着轻快的脚步声。
我这才恋恋不舍地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阳光已经透过窗纸照进屋里,在泥土地面上画出一个个明亮的方格。姐姐站在门口,身上围着一条褪了色的碎花围裙,长长的辫子随着晨风轻轻摆动。
"姐,你今天好像特别早?"我一边穿衣服一边问道。
"今天要去给三年级的孩子们补课,"姐姐一边帮我整理衣领,一边说,"马上就要期中考试了,有几个孩子的数学还不太好。"
这就是我的姐姐苏婉清,青云村的民办教师。虽然只有高中文凭,但村里的父老乡亲都说她是最称职的老师。清晨五点起床,晚上十点才能休息,白天教书,晚上做针线活补贴家用,日子过得比蜜蜂还要忙。
吃过早饭,我跟着姐姐往学校走。青云村的早晨总是特别美,露珠挂在庄稼叶子上,闪着晶莹的光。姐姐一边走,一边给我讲昨天的语文课文。她总是有说不完的故事,像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
"小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听广播,"姐姐突然说道,"每天晚上七点,广播里都会讲故事,那是我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刻。"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姐姐后来接下了村广播站的播音工作。每天晚上,她温柔的声音会通过喇叭传遍整个村子,念新闻、讲故事、播放广播体操音乐。
学校是一排低矮的土房,墙上的白灰都开始剥落了。但姐姐总说,这是全村最漂亮的地方,因为这里有孩子们的笑声和朗朗的读书声。姐姐的教室在最东头,教室后面是她亲手做的一个小花园,种着月季和茉莉。
"林逸,你先去教室,"姐姐递给我一个用蓝布包着的本子,"这是我昨晚给你抄的生字,课间操的时候再来找我。"
望着姐姐的背影,我突然注意到她的裙角开了一个小口子。昨天晚上她肯定又熬夜了,一边批改作业,一边给我抄写生字。前两天她刚领到工资,本来说要去供销社买件新衣裳,但最后还是把钱攒了起来,说要给我买新书包。
父亲是村里的木匠,年轻时出过一次意外,落下了腰伤,干活总是不太利索。母亲身体也不好,经常咳嗽。家里的担子就都落在了姐姐身上。除了教书的工资,她还靠给村里人缝补衣服赚些外快。
晚上,我常常躺在床上,听着隔壁传来缝纫机"咯哒咯哒"的声音,那是姐姐在赶工。有时候,我偷偷起来,站在门缝后面看她。煤油灯的光晕中,姐姐专注地低着头,双手飞快地操作着缝纫机,额头上的汗珠在灯光下闪闪发亮。
"姐,你去睡吧,我明天不想要新书包了。"有一次,我实在看不下去,推开门说。
姐姐抬起头,脸上露出温暖的笑容:"傻弟弟,姐姐不累。再说了,你的旧书包都破了好几个洞了,再这样下去,书本都要掉出来了。"
这就是我的姐姐,永远把我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永远那么温柔,那么坚强。在我的记忆里,她似乎从来没有喊过累,没有抱怨过辛苦。她就像青云村清晨的阳光,温暖而明亮,照亮了我们家的每一个角落。
02
那年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打破了我们平静的生活。父亲在干活时腰伤复发,整个人直不起腰来,只能躺在床上。母亲的咳嗽也越发严重,连续高烧不退,不得不去县医院住院治疗。
"婉清啊,家里就靠你了。"临走前,母亲拉着姐姐的手说。姐姐点点头,眼里含着泪,但脸上依然挂着坚强的微笑。
从那天起,姐姐的生活更忙了。早上教完书,中午就骑着自行车往县城赶,给母亲送饭送药,晚上回来还要照顾父亲。夜深人静时,我常常听见她在房间里小声啜泣,但第二天醒来,她又是那个坚强乐观的姐姐。
"林逸,来吃饭了!"那天中午,姐姐突然从县城赶回来,给我带了一个热乎乎的肉包子,"这是县医院对面包子铺的,听说你最爱吃。"
"姐,你吃了吗?"我问道。
"姐姐在医院吃过了,"她笑着说,"快趁热吃吧。"
我咬了一口包子,香味瞬间充满口腔。可是抬头看见姐姐脸上的汗珠,我就觉得这包子有些噎人。我知道她一定是省下自己的午饭钱给我买的。
为了多挣些钱,姐姐开始接更多的活。除了原来的缝补工作,她还接了扫街的零工。每天天不亮就要去打扫村口到公社那段路,风雨无阻。那段日子,姐姐的手上总是有着厚厚的茧子,裙子下摆也磨得发白。
有一天下午,我放学回家,听见王婶和李婶在村口闲聊。
"苏婉清这孩子,命真是苦啊。"王婶叹了口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