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图 | 《坚如磐石》剧照

冯叔的新书《人生的逻辑》已于1月初上市。虽然书已出版,但冯叔笔耕不辍,仍在继续写作他观察到的各种「世间的逻辑」,比如今天推送的这篇《忠诚的逻辑》。期待冯叔继续加油,也许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就可以看到《人生的逻辑Ⅱ》出版了。

1

忠诚是一种美德,也是人与人交往时,彼此都期待对方能恪守的品质。

我们会在心理上依赖对方的忠诚。有了忠诚,彼此就有安全感,然后就可以协调步调,一起去完成一项任务,达成一个目标。

人对组织忠诚,组织也同样会获得一种安全感,组织的领导者就能感觉到可以有效地聚集众人的力量去做成一些事情。

然而事实上,获得忠诚并没有那么容易。不仅如此,往往是在期待很高的时候,却有了被背叛的风险,这是人际关系中的一个很特别的规律。

大致而言,人们的忠诚有好几种。

一种是对宗教和意识形态的忠诚,一种是政治上的忠诚,还有一种是社会当中普遍存在的江湖中人的忠诚,还有商业上因彼此信任而建立起来的信用上的忠诚。

2

我们能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很多人愿意为一个神,或是一个他崇拜的偶像去献身,甚至认为只有为他献身了,才算是表达了对他的忠诚。

在一些宗教里,忠诚是用生命来表达的。在一些特别的宗教中,这样的忠诚被推到极端,极端到甚至让人尊敬,让人感动。

911事件是一起特别的悲剧事件,但是,发动它的组织者,本拉登这伙人,却不是靠钱来完成这件事的,他们靠的就是这些劫机者对他们的宗教和组织的忠诚来完成的。

当时,本拉登的组织给了执行任务的18个人一笔经费,22万美金,他们拿着钱在德国学习飞机的驾驶。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被明确告知学习起飞,不学习降落,因为他们要完成这个任务,就必然会死亡。

明知道必死,由于他们对信仰和组织的极端忠诚,他们完成了袭击。不仅如此,在整个过程中,他们没有把消息透露给任何人,包括他们的爱人、情人、家人,都没有透露,严守了秘密。

此外,在他们即将登上飞机去执行这个必死的任务时,他们不仅没有恐惧,反而是将没花完的4万多美元经费寄回给了组织。

最后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他们劫持了几架飞机,制造恐怖袭击,世贸双子座大楼被撞倒塌。

这群人对他们的信仰和组织的极端忠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伤亡。但是,在他们的观念里,这是忠诚,极端的忠诚,就是不讲代价,不讲条件,只讲牺牲,只讲奉献的单向奔赴。

在宗教史里,有许多信徒之所以得到后人的无限褒奖,就是因为他们的牺牲。比如,耶稣,他就是用他的死来表达他对上帝的忠诚。在许多宗教和意识形态里,死亡是对忠诚的最好的表达。

这时候,死亡就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死亡,而被称为「牺牲」。死亡,通常是一个中性的描述,指生命的结束。而牺牲是褒义的,常常是说为了某个理想某件事而光荣地死去。

宗教会把忠诚行为发展成一个单向的牺牲行为,最后用生命来完成这种表达。

3

类似于宗教,世俗社会当中非常强的意识形态,也会让人产生这种忠诚行为。

在封建社会,臣民要对皇上忠诚。辛弃疾在一首词里写道,「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说的就是通过辅佐君王,换取自己的荣誉。

在传统的认知里,天下事都是君王的事,作为一个臣民,一定要对君王忠诚,替君王办事,办好了才能赢得世人的尊敬。在那个认知系统里的家国情怀,实际上是要替君王办事,这是臣子的使命。

所以,政治上的忠诚就表现为对权力的依附和绝对的服从。

这种绝对的服从,必须要做到这几件事。首先,毫不怀疑。其次,绝对服从。第三,不怕牺牲。要奋不顾身,有什么事,只要上面招呼,就赶紧干,不分对错,只要他让干,咱就干,哪怕是要我的命,我也要去做。

如果你还在打自己的小九九,那就不是在政治上的绝对忠诚。

我曾经和朋友聊起过政治上的投名状与江湖上的投名状的不同。我说到,有些人碰到领导以后,吹捧领导时变得很无耻。

边上一个领导说,那不叫无耻,叫智慧。

我问,为什么叫智慧?

他说,如果我是领导,底下的人对我的评价都很客观,带着一种平等的审视,说我的优点,也说我的缺点,我会有不安全感。不仅如此,我知道他也是在群众当中想树立一种独立的人设。如果他不这样,他选择的是无条件肉麻地吹捧我,而且让别人看到他吹捧我到了简直不要脸的程度,那么他就是在向我表达忠诚。而且他也不准备再回到我手下那群人当中了。这就说明,他是要绝对忠诚于我,他没有退路,脸都不要了,就没有道德上的退路,更没有社会基础的退路。

所以说,忠诚也要通过言语来展示,尤其是当你不能用生命来表达的时候,你就必须用肉麻、无耻和不要脸的言语来表达。

上位者,或者统治者而言,在政治上希望别人忠诚,一方面是看他有没有因为忠诚于自己而得罪他周围的人,如果他能够因为忠诚于自己而得罪很多人,以至于被认为是无耻的,那上位者会认为他对自己是忠诚的。

另外一方面,上位者会通过让下位者感到恐惧的方式来获得忠诚。

只要发现下位者有任何跟自己的想法、期待有偏离的地方,就处罚他,或者对他施以重刑,或者杀掉他。甚至是完全超越法律,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他。

这样的话,底下的人对于上位者就会产生恐惧,因为恐惧就不敢出格,就会在形式上把外在的、能够让人直观感受到的表现忠诚的行为做到极端。

所以,忠诚可能是自愿的,也可能是被迫的,因为恐惧而表现出忠诚。当你恐惧一个权力的时候,你会闭嘴,也会去附和,然后赞美,也会去做一些形式上表现忠诚的事情。

据说在某一个国家里,把人分成三种,一种叫核心阶级,第二种是动摇阶级,第三种叫敌对阶级。如果你忠诚,就口粮管够,让你长得胖胖的,有吃有喝有地位。如果你是敌对阶级,就减你口粮,饿死你。实际上,这就是权力者用分配生存物资和生存条件的机会,来筛选忠诚者。

所以忠诚是有回报的。这也是我们几千年的政治博弈当中,始终都在强调忠诚的一个原因。

4

再来看一下江湖上的忠诚。

江湖上的忠诚其实是一种软约束,不像政治上的忠诚有那么多制度,甚至是法律来给予强制化的安排。

江湖上的忠诚有几个不同的来源。

首先是来源于内心的一种情感。比如,我们是发小,我们是同事,我们曾经共患难,然后我们建立了一种情感的连接。在这种情感连接中,我们对彼此的为人、道德、能力给予高度的肯定,于是你说的事情我都愿意去做,这就表现出某种的忠诚。

电影《坚如磐石》里面的人物就是这样。

刚开始,那个老板和几个人一起创业,最后只有一个留在他身边。这个人跟其他几个人肯定不同,这个人最理解他,也最忠诚,相较于其他几个,对他的行为更肯定,对他的事参与也更积极,于是一直留在他的班子里。

情感、道德实际上是一种纽带,是江湖上产生忠诚感的一个依据。其次是利益。

改革开放后,在民营企业发展的初期,也就是《公司法》颁布之前的野蛮生长时代,很多民营企业的老板都特别在意员工的忠诚。对于特别忠诚的员工,会给一些特殊的利益安排。这些员工,也会对老板言听计从,表现出更多的忠诚。

在很多江湖故事,江湖片里,都会展示这样的情节。小弟们忠诚于大哥,除了情感因素以外,更重要的就是利益安排。他们一定有一个期待,希望自己因为忠诚而获得比别人更多的物质利益和好处。

在江湖的忠诚里,还有一种原因,血缘。可以看到,很多江湖大哥身边,都有因为血缘关系集合而来的团体。有时候血缘关系会扩大到地域关系。尤其是在过去长期的农业社会里,血缘、地域关系会形成一种特殊的道德标准和伦理关系,进而形成一种忠诚的联结。

在这种关系中,如果你不忠诚,那么你在亲戚圈子、地域圈子,或者熟人圈子里就站不住脚了,别人就不理你,不信任你了。这就增大了背叛的心理成本和道德成本,背叛者就会生出强烈的负罪感。

在民间、江湖里的忠诚故事当中,有很多都是因为血缘、地缘的纽带形成人际关系链条,因为这种链条进而形成相对稳定的忠诚关系,这种忠诚关系在民间社会实际上被普遍接受。

江湖中的忠诚,既不像政治关系当中的这么紧密,也没有宗教关系中的内心驱动。

政治关系中的忠诚,除了有道德、伦理、意识形态的诱导以外,更重要的是它会用法纪来约束。

江湖的忠诚既没有政治关系中的强制力和筛选的过程,又没有宗教关系中由内心生出的强大而执着的信任与追随,于是江湖的忠诚总沦落为短期化、情绪化、故事化、碎片化、偶然性的行为。

举例来说,虽然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也建立了政权,有非常多的政治运作,但是,他们这群核心骨干的人际关系逻辑始终是江湖式的。

他们也想建立一套制度,但是制度不断地被以血缘、地缘建立起来的关系网所破坏,于是,他们既没有建立起政治上的忠诚的依附关系,也不能把依靠血缘、地域关系建立起来的江湖忠诚关系长期化、稳定化。所以,建政不久就爆发了「天京事变」,太平天国运动的核心领导层也就破碎了。

5

当我们观察忠诚的时候,可以看到,其实忠诚是需要由几个事儿来构成的。

怎么表达忠诚?很有意思,我们通过对蛛丝马迹的观察,可以看到在一个组织关系或者人际关系中,双方是不是忠诚。

在一个严密的组织当中,你想要对上级忠诚,有时候会表现为告密和出卖。

比如说,在一个人群当中,上面的组织要求我们表达对权力的忠诚,那我就对我周围的人进行观察,如果发现周围有人没有做到上面要求的事,我去告密,出卖了组织中的其他人,那上面的人就会认为我是忠诚的。

在文革的时候,我们会被教育,哪怕子女都要揭发父母。

告密成风的地方就是组织的领导者对于忠诚的渴望最强烈的时候,也就是说,他有最强烈的不安全感,才要求大家不断地通过告密来表达忠诚,然后他再对告密者施以奖励。

当一个人走上告密之路时,他是在对权力表达忠诚,也表明他对权力给予的额外利益十分渴望,以及他对晋升的钻营和努力。

所以,我们不要小看告密,告密本身在表达忠诚,也出卖了别人,同时还获得了忠诚的奖励。这种激励,无论是江湖,还是政治运作中都十分普遍。

另一个就是不要脸,这也是一种忠诚的表前面讲过,当一个人为了表达对某个权力者或者江湖大哥的追随决心时,不惜得罪周边所有的人,不惜做出一些让周边人感觉到很恶心甚至不齿的行为,但他义无反顾,一往无前,毫不犹豫,这种不要脸的精神会被视为是忠诚的表现,而且会得到回报。

第三,表达忠诚还有一个方式,替权力的上位者,或者江湖的大哥去干一些脏活。

权力系统中的上位者,或者江湖大哥,总有些事不能自己去做,甚至也不能假手于系统的正规组织去做。

在这种情况下,下位者自觉不自觉地在暗中把这个脏活干了,会被视为是忠诚。

在电影《坚如磐石》里,黎志田就替郑刚干脏活,除掉掌握他犯罪证据的人之后,替他处理尸体。干了脏活,就变成了上位者眼中最忠实的人。当郑刚感觉到黎志田居然没有把尸体处理好时,就认为他干这个脏活时还留有后路,于是认为他不忠诚,两个人就翻脸了。

还比如,有一种说法认为,当年蒋介石为了向孙中山表达自己的忠诚,替孙中山除掉了陶成章,由于干了这个脏活,蒋介石赢得了孙中山的信任,最终得到孙中山的提拔和支持,创办了黄埔军校。

第四,无限度、绝对地吹捧。当一个人能够对自己的领导、上司、大哥、权力的上位者进行无限度的、无耻的吹捧时,上位者会认为他是忠诚的。

我看过一本专门研究集权社会词汇表达的书。书中有一个观点,集权社会最渴望的是大家的忠诚,于是就创造出很多极端的词汇,看大家用不用,看大家怎么用。我们知道,有些国家里,吹捧的词汇,几乎把人类能想象的词汇都快用尽了。这时候,权力也高度集中,使用这些词汇的人被认为是忠诚的。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在人类社会的演进当中,忠诚这样一种情感,一种价值取向,一种行为,一种道德评判,其实始终是存在的。忠诚的行为让人赞美,但有时候,忠诚的背后,也让人感到荒唐、滑稽,甚至是那么的绝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