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回家路上,父亲打了十几个电话,大年初三刚过他就催我返程
大年初二是父亲八十七岁大寿,加上自家兄弟姐妹都要回来拜年,我和大哥天刚亮就起床忙活。
虽然掌勺的是大哥,我只需要给灶塘里添点柴火,帮着打打杂,但四五桌人的饭菜做下来,真的比上班累多了。于是,七点多吃过晚饭,洗漱完了就上床休息了。
不知道睡到了什么时候,我被一阵轻微的叮当声给吵醒。侧耳倾听了一下,发现声音来自隔壁厨房。
看了看时间,才凌晨四点,这么早谁会在厨房呢?
我披衣起床出了卧室,从窗户里就看到老母亲在厨房里忙活着什么。
推开厨房门进去,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八十七岁的老父亲竟然也坐在那里烤火,嘴里还在安排我母亲做什么。
我揉了揉眼念叨了一句:爸,妈,你们怎么这么早起来干嘛?
父亲坐在火炉旁,抬起头呵呵笑道:你妈在给你们做早餐呢……
母亲也说道:昨晚你睡得早,我们和小吴(我妻子)还有小俊聊了一阵,决定让你们今天回去……
我大吃一惊,还以为父母年纪大了搞混了日子:今天才年初三,你就催我们回去?
父亲依旧笑呵呵地说:我知道今天是初三,我自己昨天生日,你还以为我老糊涂记不清日子了?之所以让你们今天走,还不是怕过两天路上堵车,你一个人开车太辛苦?
我顿时无语,父亲自从八十岁过后的这几年,思想上似乎越来越“返老还童”,也更喜欢热闹。尤其是逢年过节的时候,总希望我们兄弟姐妹都能在他眼皮底下晃悠。
可我真的没有准备今天就走的,点上一支烟,蹲在父亲的火炉旁说:再怎么说今天也太早了点吧,不如让我今天在家里再待一天,明天出发也不会太堵。
父亲却一口拒绝:不行,明天初四,不是什么好日子,今天不走就得后天,你还记得去年也是初五走的,路上有多么堵车吗?
我更加无语,去年春节,同样是回老家过完年,年初五一大早从湖南老家出发,九百公里竟然开了25个小时,确实累得我筋疲力尽。记得我当时还说过狠话,今后回家过年要不就坐高铁,买不到票就年后再回。
那话传到父亲耳朵里可不得了,专门打过电话给我,说其他时候回不回都无所谓,但过年就一定要回来,大不了早点走就是了。
原本以为父亲当时也不过是随口一说,想不到还真的当真了。
说句老实话,我还真没有今天就返程的心理准备。
按照我们老家的传统,大年三十是自家人团年欢聚,大年初一是给叔伯长辈拜年,大年初二是给岳家拜年,年初三开始才轮到其他亲戚,外公外婆舅舅姑妈这些人家,都要走一遍的。
所以,在我原本的计划里,今明两天是去各个长辈家里走一圈,拜个年喝碗茶之类,依旧还是年初五早上出发回广东。
现在被父亲这么一安排,看他的样子还是动真格了,一时间却找不到辩驳的理由,只好找了个凳子坐下,陪着父亲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
母亲比父亲小了十岁,但今年也已经七十八了,幸好老身康健,平常家里来那么三两个客人,她都能自己做饭招待。如今她正在厨房忙碌,一边还要和我说几句:
给你熬了小米粥,给小吴蒸了馒头,小俊说要吃红薯粉鸡蛋,很快就好了,过半个小时可以去叫她们娘俩起床。
我心里在叹气:七老八十的父母,凌晨起来给我们做早餐,三个人还要做三种口味,实在心里有愧。于是便说了一句:
您这是巴不得我们早点走吧?所以才这么迁就我们……
母亲却笑着说:你喜欢的稀饭,她娘俩喝不惯,小吴是北方人,吃馒头是习惯;至于你那宝贝丫头,一年到头难得回来两次,喜欢吃点红薯粉又不是什么金贵的东西,难道就不买满足一下她?
见说不动母亲放弃,我又只好和父亲继续扯:
我说不回来过年吧,您就一定要催我们回来,真要回来了,你又像“送赖客子”一样催我们早点走。
父亲以前的脾气可不小,可老了之后的这些年,渐渐就成了一个老顽童,晚辈们说的什么都是对的,他从来不会唱反调。
如今见我这个小儿子这么说,似乎还真害怕我生气,赶紧说道:
过年大过天,一家人一年一事,不管你们在外面发了财还是欠着账,只要过年能聚在一起,做父母的也就放心了。
我腆着脸继续说道:那你还催我们今天就走?我们是十二月二十六小年那天到家的,到今天才五天呢。
板凳都没坐热,在家里也没吃几顿饭,你就催着我们走,是不是昨天您过生日收了不少红包,还有很多好吃的,把我们赶走就少几个人抢你的?
父亲笑得越发灿烂了,脸上的皱纹似乎都被熨平,一只手颤巍巍地伸进口袋里,竟然摸出来一个红包递给我:知道你小子嘴馋,给这给你路上买吃的……
就算我这些年已经把老脸修炼得如何水火不侵,也真不好意思接受八十七岁老父亲的红包啊,父亲的这个举动,但是让我犯难了。
见我突然不说话了,也不接他的红包,知子莫若父,父亲虽然年迈,却也一眼就明白了我的心思:
拿着,你今天算是正式出远门,给个红包讨个彩头,你赚得多了,孝敬我的才能多。
再次让我意想不到,一向严谨的父亲,突然说出这么诙谐的话来。
于是也就出于“长者赐,不敢辞”的心理收下了他的红包。还特意当着他的面拆开看了看里面:四张崭新的百元大钞,代表着父亲送给我这个儿子“四季发财”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