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文:

说完了光圈,肯定要说说快门。

快门就是曝光时间(快门时间、快门速度)的简称,可能是因为曝光时间是由快门控制的原因吧。快门越快,曝光时间越短,相对来说曝光量越小。快门越慢,曝光时间越长,相对来说曝光量越大。

对于快门来说,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决定曝光时间长短。高速快门曝光时间短,“咔嚓”,照片就不太容易拍摄得亮。慢门曝光时间长,“咔……………………嚓”,整个“……………………”的时间都是在曝光,所以自然曝光容易亮一些。


大白天的室外曝光时间都不会太长。都挺快的。1/1000秒。


但是近了夜晚,环境一暗,往往就需要更长的曝光时间了。要不然画面就会漆黑一片。1/60秒。

常见快门值有30秒、15秒、8秒、4秒、2秒、1秒、1/2秒、1/4秒、1/8秒、1/15秒、1/30秒、1/60秒、1/125秒、1/250秒、1/500秒、1/1000秒、1/2000秒、1/4000秒、1/8000秒。每一档快门之间都是2倍的关系,快门每调慢一档曝光量就变为原来的2倍。

以1秒为标准,每档2倍递进或者递减。

一般来说:

比1/4秒慢的,就是很慢的快门速度了。

比1/60秒慢的,就是慢门。

比1/250秒快的,就是高速快门。

比1/2000秒快的,就是很高的高速快门了。


快门快(高速快门)拍摄出来的感觉,运动很快的东西也会被凝固住。


而慢门时——快门慢(长曝光、慢门、低速快门,叫法很多)拍摄出来的效果则是另一番感受了。除了对于曝光的影响,拍摄者控制快门速度,往往也是为了达到这样不同的效果。

和光圈以及曝光补偿一样,快门速度也可以1/3档调节。


这些常见的档位还有两个,一个叫B门,一个叫T门。B门就是按住了快门,你按多久就快门就打开多久。T们就是按一下快门,快门打开,你再按一次快门,快门就闭合了。但是因为现在大家都用一个叫快门线的东西,不需要人工一直按着快门,所以B门基本上一统天下,很少再有T门了。相机快门速度一般最慢就是30秒,而B门和T门则是想曝光多久都可以的,可以超过30秒的限制。

接下来的内容一般不会遇到,但是有兴趣的读一读,可以加深对于快门的理解。

什么是果冻效应?

我们现在常用的快门就是焦平面快门和电子快门两种。

目前的焦平面快门基本都是纵走式的。就是下图这样:


在这个图中你会发现,当快门速度极快的时候,快门其实就是一小条打开扫过整个传感器,并不是像慢速快门一样可以有快门整体打开的时候。

同样的,对于电子断流快门来说,也有“卷帘快门”和“全局快门”两种。请看下图:


卷帘快门是逐行曝光,而全局快门是整体曝光的。逐行曝光的卷帘型电子快门的形式其实与纵走式焦平面快门几乎如出一辙。目前的相机CMOS几乎都是卷帘型的电子快门。

这就是造成果冻效应的罪魁祸首。因为当你拍摄一个高速运动的物体时,恰好你用的又是高速快门,就容易出现果冻效应了。看下图:


因为电子快门逐行读取的速度其实不如机械快门的速度快,所以往往电子快门的果冻效应更加明显。


我们看上图,红色的栅栏都变得扭曲了。因为我使用的是哈苏907x100C。这款哈苏相机可以使用镜间快门——快门在镜头里。但是每次使用都要消耗镜头的快门寿命。所以对于我来说,只要不是抓拍,都会使用这款相机的电子快门。

但是电子快门的读取速度非常慢,据说达到1/2.5秒了。也就是在1/2.5秒中,我没有端稳相机,就会造成这样的扭曲的情况。

如果我使用电子快门拍摄高速移动的物体,就算我端稳相机,也会造成扭曲。

比如下图。


我们从骑手的姿态可以看到,摩托车是停止的,所以看起来没有任何扭曲。但是白色的汽车是行进的,所以就产生了果冻效应。

光圈快门感光度,接下来就剩感光度了。

咱们且听下回分解!

如果您觉得本系列文章对您用帮助

欢迎转发,点赞,评论

素质三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