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合家欢大团聚的日子,对于子女常年在外工作的老年人来说更是一年中非常盼望的日子。
每次长假过后,许多上班(上学)族都会患上“长假后遗症”,如精神萎靡、乏力、疲倦、不愿意上班(上学)、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岂不知长假后的分离,对于老年人来说还会有分离焦虑。
如何缓解中老年人的分离焦虑?
针对这种老年人“分离焦虑”,除了本人要调整心态、积极面对,也必须明白适时放手,让孩子安心回到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才是家长的积极责任。对于分离,双方都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缓解“分离焦虑”首先应该告诉对方相处的具体时间和分离的必然。对“分离”要用“四分之一”的时间来道别。
比如从除夕年三十到大年初七,整整八天我们会和父母在一起,那么其中用来分别的时间就需要两天。
作为子女我们要准确地告诉父母我们什么时候回家,何时会离开。在最后的两天里要酝酿分离的情绪,让双方都有心理缓冲的时间,不至于突然的离开让对方措手不及,要让情绪得到充分的释放。这样长假结束后,彼此更容易回到原来的常态。
作为父母也应意识到,怎样做才是有利于孩子成长的,不能一味地宣泄自己的情绪,而让孩子失去了独立成长的机会。
此时让子女充分表达心意是非常适宜的。孩子已经长大,父母要转变角色,不要总期待孩子还像小时候一样围绕在自己的身边,而是要从内心真正地接受孩子是一个成人、一个独立的个体。
父母害怕孩子和自己分离而产生的焦虑也会影响孩子情绪,让子女孙辈不能安心返岗,频繁的语音留言、视频聊天更会令人不堪其扰。
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与同龄人交流;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身体活力;适度上网游戏,了解时尚热点,增强与年轻人的沟通能力;转移注意力,提升生活品质,丰富自己的老年生活。这样的老人,这样的父母,一定健康快乐,更受欢迎。
希望父母可以理解:世上唯有父母子女这种关系从一开始就是为分离作准备,能放心看着孩子离开自己的庇佑,生活得更好,就是最成功的家庭教育。只有从心理上真正接受这一点,适时放手,老年人“分离焦虑”的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来源:新疆广播电视台综合北京精神卫生微信
监制:陈露杰
审核:王正伟
责编:曹 明
编辑:达 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