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希腊著名旅游胜地圣托里尼岛(Santorini)及周边海域地震频繁。根据雅典大学地震学实验室数据显示,自2025年1月26日至2月1日,该地区已检测到超过2500次地震。2月1日至5日中午,发生4.0级以上地震超过73次,最高震级达5.0级(也有数据显示5.2级),连首都雅典也略有震感。希腊政府高度戒备并已采取多项紧急措施应对可能的风险。地震活动引发全球媒体关注,部分专家警告,不排除未来可能会发生更加强烈的地震,并且这一现象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大批人员撤离圣托里尼岛(图源:每日报)
持续地震令整个圣岛陷入恐慌,据希腊每日报报道,截止2月4日深夜,已有超过1.1万名当地居民和游客撤离圣托里尼,而根据最新人口普查,圣岛永久居民人数为15231人。中国驻希腊大使馆2月4日也发布公告,提醒当地中国公民遵循当地政府的疏散和撤离指引,注意安全。
然而,在一片撤离潮中,来自雅典大学的华人博士生吕美霖却选择“迎险逆行”——她正随希腊及国际科考团队驻扎圣托里尼,参与科学考察任务。2月5日,吕博士接受《中希时报》专访,分享她的所见所闻,以及科学研究背后的重要意义。
“科学的使命,就是在风险中寻找答案”
吕美霖告诉记者,她目前正在参与一个国际地质科研项目,研究南爱琴海火山弧(SAVA)的地震与火山活动。“科学研究的意义之一,就是在风险发生前做好预警和防范。正是因为圣托里尼的地震频发,我们更需要留下来,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获取第一手数据。”
南爱琴海火山弧(图源:圣托里尼火山研究官网)
据介绍,南爱琴海火山弧是一条长约600公里、宽20-40公里的火山带,其中包括克里斯蒂亚纳-圣托里尼火山群,以及位于圣托里尼岛东北约7公里的科伦坡海底火山。这个火山弧已有470万年的活动历史,尽管目前处于休眠状态,但仍然被认为是活跃的。
吕美霖在圣托里尼新卡美尼岛采集样本(受访者供图)
目前,来自德国基尔的GEOMAR海洋研究中心、波茨坦大学、雅典大学以及以色列海法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圣托里尼展开联合考察。研究团队近日乘船前往新卡美尼岛(Nea Kameni),这里是圣托里尼火山活动的核心区域,自公元前197年以来已发生九次火山喷发。
“我们在岛上的不同地质层取样,分析火山喷发的历史演变,同时利用ArcGIS系统记录不同类型的火山沉积物。”吕美霖表示,这些数据将帮助科学家更准确地评估圣托里尼未来的地震和火山活动风险。
圣托里尼岛的不同岩性类型(吕美霖制作)
地震与火山,圣托里尼真的危险吗?
尽管持续地震引发了大量游客撤离,但部分当地居民的反应却相对冷静。
“这里的地震很常见,我们早就习惯了。”一位在圣托里尼捕鱼多年的渔民告诉记者。他表示,目前渔业并未受到明显影响,鱼类捕获情况仍与往常相似。“只有在发生海啸时,我们才会暂停出海。”
与此同时,圣托里尼的消防队也处于戒备状态,以防突发情况。当地政府关闭学校,主要是为了避免儿童在地震时受伤,而并非因为存在立即的喷发风险。
圣托里尼的新卡美尼岛(图源:每日报)
对于网络上有传言“火山即将爆发”说法,吕美霖则持谨慎态度。“目前来看,地震活动的确增强了,但火山喷发的可能性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她提醒公众,不要轻信社交媒体上的夸张报道,而应关注科学机构和政府发布的权威信息。
她还强调:“地震本身并不会致命,真正的威胁来自于不牢固的建筑。因此,做好建筑抗震加固和应急避险才是最重要的。”
科学助力、破解火山“密码”
圣托里尼的地震与火山活动虽然令人担忧,但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机会。目前,研究团队正利用高精度地震监测仪器、无人机测绘技术和深海探测设备,进一步分析地壳变动情况。
科研人员在新卡美尼岛采集样本(吕美霖摄)
此外,科研团队也鼓励公众学习更多关于火山的知识,以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圣托里尼火山研究官网(https://santorinivolcano.gr/)和火山科普App提供了详细的历史数据和实时监测信息,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一活火山的动态。
“科学的力量在于帮助我们理解自然,而不是害怕它。”吕美霖说。尽管圣托里尼仍处于地震频发状态,但科学家们的研究,正一步步揭开这片神秘火山群的奥秘,为未来的防灾减灾提供关键依据。
圣托里尼现状:撤离与坚守并存
截至2月5日发稿时,《中希时报》记者了解到,当地机场和港口仍正常运作,部分居民选择留守,科学家们也继续坚守岗位,记录最新的地质变化。
正如吕美霖所说:“科学无法消除风险,但能照亮应对风险的路。”(汪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