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撒贝宁去央视面试,领导肖晓琳看到他后,直接走进办公室锁上门,问同事:“外面那只猴子是谁带来的?”
这形容是相当形象的,因为当时小萨的特点就是“黑瘦矮小”,这就算了,他还像个多动症患者一样静不下来,实际上是因为紧张,但这个样子看在领导的眼中也是十分不稳重的。
小萨其实在参加这次面试之前已经经验丰富了,在演讲这方面,不管是在学校舞台还是在各种小比赛上,都曾大放异彩,甚至他只要报名就会被大家默认为“一定能夺冠”。
由此可见他的专业性有多强,从小到大的履历已经鲜红的战绩都预示着他见过不少风浪,可这一次却破了功。
面试他的可是央视,是他曾经可望而不可求的大舞台,曾经的那些跟央视来比可谓是毛毛雨,再加上这次机会还是他好不容易争取来的,于是他的心理压力便更大了。
在这场面试之前,他本来是在大山中排话剧的,那会儿是上世纪末,交通包括通信都没那么便利,大山里别的不说,信号是真令人绝望,这边的老师着急的头上冒汗,可电话怎么都打不通。
老师打电话是想要告诉小萨央视招新人的消息,毕竟要是让老师推荐人,第一个想起来的就是小萨,优秀到不可挑剔,老师惜才,不想要让他埋没,但机会毕竟是转瞬即逝的。
等小萨回来的时候,人家那边几轮面试都已经过了,他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十分心痛,难道真的就这样放弃吗?
越想心中越不甘,这是他离梦想最近的时候,他必须的好好争取一下,于是他便打电话过去询问,没想到还真的获得了一次面试的机会。
为此他还专门将自己压箱底的西装拿了出来,穿着很不合身,像是偷穿大人衣服,可他还是整理好服装出门了。
到了地方之后,这惴惴不安的将自己大学的法律知识拉出来,没想到,脑袋一热便是很多东西都想不起来了。
这一下着急的心里冒汗,他只能不停的在裤腿上擦汗,等接到通知要进面试间的时候,他才努力控制着情绪,迈着沉重的步伐走了进去。
一进去,他脑袋一下炸开了,他当下只有一个感受,那就是这个地方活脱像是审讯室。
他端正的坐在椅子上,面对着狭小没光线很弱的屋子,多少有些不知所措,面前一个摄像机当中倒是清晰的影射着他紧张的面容。
很快,喇叭当中便有人让他开始,他按照正常的面试流程走了,在展现自己专业知识的时候,甚至将论文拉出来,虽然能展现他专业性,但终究像是纸上谈兵没什么意思。
央视要人,一定是专业性强,灵活度高,应变速度快,综合实力突出的,所以对面的领导直接指出问题:“讲点人话!”
严肃的声音却说着这样令人发笑的话,小萨心中也变得轻松不少,毕竟这么多年的经验和基本功都在,他还是面对领导提出的问题侃侃而谈。
甚至还引用了身边的例子进行类比,这就是他平时爱积累以及爱思考的结果,知识真到用的时候方恨少,可他只是渊博,专业性和实用性相结合,表现突出。
结果出来,他果然成功了,当初那个看似不稳重的人,如今也成为了央视的台柱,观众心中喜爱度最高的主持人之一,越努力越幸运这句话用在他身上简直再贴切不过。
信息来源:揭撒贝宁传奇成名史家庭背景首曝光:人民网-文化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