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结束了今年线上观影的第41届圣丹斯电影节,笔者发现其入围影片水准参差不齐,名不见经传的影片令人喜出望外,备受瞩目的电影反而遭遇“扑街”。

作为第一年参与该电影节的观众,最大的感受还是圣丹斯电影节新锐、多元和包容的影展氛围,大多关注女性、少数族裔、环境等左派政治问题,尤其是LGBTQ+的电影济济一堂,自由生长,不断探索性别认同在当今社会语境下的边界和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圣丹斯似乎成了多元群体表彰自己性别权利、庆祝性别自由的天堂,“顺直”的片子反而略显暗淡,甚至在主流的镜头下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本次电影节展中,笔者总共看了6部长片,其中4部为剧情片,2部为纪录片,3部为LGBTQ+影片,2部为华语片。其中3部多元群体题材电影均属上乘之作,而《花明度》则惨被列入最令人失望影片,避雷预警!

下面附上笔者观后感想,以供参考。



作者:陆泫龙

排版:泓泽

责编:刘小黛

‍策划:抛开书本编辑部

01

便衣警察(Plainclothes)


便衣警察(Plainclothes)

导演: 卡门·艾米
2025|美国|剧情 / 爱情 / 惊悚 / 同性
英语| 92分钟

影片简介:改编自真实事件,聚焦一段LGBTQ+黑暗时期的禁忌之恋:1990年代,一个便衣警察被派去诱捕同性恋男性,而他发现自己被目标之一吸引了。影片被描述为“一个走心的故事,关于内心矛盾、家庭以及在面对社会及个人预期时,性别认同的复杂性。”

评分:5.0 / 5.0分

评语:借由两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牧师(不可与男人苟合)和警察(反同性恋法案)来表达出对身份认同的挣扎性和矛盾性。

“便衣”的设定紧扣双关性,暗指上世纪90年代同性恋群体对自我的掩饰。在16mm复古胶片的映衬下,处在Aids不安氛围中的环境传递出某种迷人的危险,又通过极度自由的蒙太奇打破叙事空间,用不断穿插的1.33:1画幅的低画质VHS影像刻画出内心深处的自我,从而显像出影像的酷儿性(queerness)。从目视(eye-contact)注视(stare),摄影机作为另一维度的凝视(gaze)总是在捕捉细腻的情感流动和难以言明的情绪涌动,形成一个棱镜般的视角,折射并分裂出更多的视线(尤以厕所门后抓捕想象中的Andrew最为巧妙),却终在影像的内部交叠成某种和协。

结局也十分巧妙,当Lucas被逼到无可退路,一个缺席的父亲成为了某种在场,让他以出柜的方式完成了对家庭的救赎。

长评请见。


《圣丹斯遗珠!没拿大奖却意外好看》

02

Come See Me in the Good Light


Come See Me in the Good Light

导演:瑞恩·怀特

美国|纪录片

英语|109分钟

影片简介:两位诗人因一场无法治愈的癌症诊断,开启了一段意外动人又充满幽默的旅程。在这段旅程中,安德烈亚·吉布森(Andrea Gibson)和梅根·法利(Megan Falley)共同探讨了爱情、生命与死亡的深刻意义。

评分:4.5 / 5.0分

评语:真正优秀的纪录片,是观众不再作为一个旁观者期待着某个结局,而是同角色同呼吸、共命运;真正平等的纪录片,不在于导演无声地记录,不在于让纪录对象自由发挥,而在乎让影像同真实本身对话,并对其作出相应的反应——《Come See Me in the Good Light》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我们看到的不是面对癌症所固有的苦大愁深,或简单对顽强生存意志的讴歌颂扬,却是在无尽延绵的诗意中,两个完整的灵魂的交汇与碰撞,明晰的痛苦与折磨,对生命的守候与感恩。它不存在任何目的,却造就了更多的可能。换言之,它超越了纪录的表层,在影像背后实现了创造:若要问它创造了什么,我想那是人本主义中的爱

03

桑拿(Sauna)


桑拿(Sauna)

导演:Mathias Broe

2025|丹麦|同性

丹麦语|105分钟

影片简介:约翰(Johan)作为一名生活在哥本哈根的同性恋者,沉浸于无尽的酒吧、派对和随意的情感关系中。然而,当他遇到跨性别男性威廉(William)并深深爱上他时,一切都发生了改变。这段爱情挑战了关于性别、身份与关系的社会规范,引发了一场深刻而勇敢的探索。

评分:4.5 / 5.0分

评语:极致亲密的影像,讲述一名男同性恋者(Gay)与一名跨性别者(FTM)不可能的爱情。

Johan是付出型人格,一旦遇到喜欢的人便会无条件地给予,哪怕是违法犯罪也在所不惜。William有他自己的挣扎,却始终保持着坚韧、独立的一面。当这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在一起时,即便碰撞出激情的火花,但也无法真正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感同身受。导演用暧昧和充满张力的镜头捕捉到了LGBTQ+群体亲密关系中的内核:不安全感、易碎和脆弱的情感纽带

这种不安全感贯穿全片,从头到尾,我们在两人身上看到的仿佛只有性和友谊,却始终未能触及深层的爱意。由于身份认同的不确定性,以及外界长久的压力和胁迫,这类叙事往往只能以无比揪心和痛苦的结局告终。

04

阿特罗皮亚(Atropia)


阿特罗皮亚(Atropia)

导演:海利·盖茨

2025|美国|剧情

英语|103分钟

影片简介:讲述了一位有抱负的女演员在模拟伊拉克战区的美国军事训练基地工作的故事。

评分:3.0 / 5.0分

评语:反战版《楚门的世界》

Atropia是美国处在伊拉克战争阴影下所谓“mock village”的产物,目的是通过模拟情境下真情实感的角色扮演,让前往战区的士兵提前体验当地的人文风土,以避免更多战损和人员死亡。影片通过“戏中戏”的表现手法,对美国的军事主义霸权提出了质疑,同时利用各种反讽、挪揄、换喻(如Fayruz对拉姆斯菲尔德话术的引用)对美国政治和媒体进行了调侃,以严肃的娱乐性消解娱乐的严肃性(战争)。“mock village”实际成为了一个时空意义上的飞地,在这里真实与虚假的边界不再清晰,意义和目的论被一再解构/重构,迂回创新地对“后911时代”下的布什政府进行了批评和反思。

05

约会游戏(The Dating Game)


约会游戏(The Dating Game)

导演: 冯都

2025|美国 / 英国 / 挪威|纪录片

汉语普通话| 110分钟

影片简介:在中国,适婚男子比女子多,三名长期单身的男性加入了一个为期七天的强化约会训练营,这可能是他们为寻找爱情所做的最后一次努力。

评分:3.0 / 5.0分

评语:一部因问题问题化而被问题化的电影。如同高中生书写命题作文一般,导演找到了一个好的议题,并围绕着其描绘与之相关的事物,从多个面向暴露出相当的社会问题,却始终欠缺一个深入的切口往下延展。

影片聚焦所谓的约会训练营,无意间也将摄影机困在了这七天当中,即便她在尝试用一种可以被称之为女性凝视的视角去解构传统的男性凝视,却没有精力去解构整个训练营本身。从这点出发,本来可以有更多有意义和价值的探讨:例如从社会性结构去解构婚恋教练这个人本身(他的世界观如何被自己的阶层所决定),从学员的反思性视角去解构这场游戏(他们学习到的技巧如何证伪生育社会下婚恋的功利性),乃至从设立约会训练营这件事情去解构现代人情感需求的变化(他们对婚恋的要求如何反映出精神文明与物质资源分配之间的根本矛盾)。

显然导演的野心使其既不甘于仅着重表现一个侧面,但也无法囊括如此宏大的社会议题,最后的结果便是所有的影像只能流于表层

06

花明度(Luz)


花明度(Luz)

导演: 刘韵文

2025|中国大陆 / 中国香港|剧情

汉语普通话 / 法语 / 英语| 102分钟

影片简介:三个不同地方的人,各自被自身的问题所困扰,面对流离和失落,他们却选择在网上体验游戏《花明度》。内心的缺憾投射到游戏中,游戏也逐渐唤醒三人的内心,拍换于现实与虚拟之间,柳暗花明,漫游一度。

评分:0 / 5.0分

评语:于佩尔本人外无一人演技在线,构建出来的人物不比网络世界中的更加真实,这或许还得归功于毫无逻辑可言的剧本

根据设定,整部影片可被划分为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但两个世界里的世界观均无任何完整性:现实世界当中,人物的背景经历莫名其妙,简直可以说是凭空而来,且大多依靠台词进行推进;虚拟世界中,所谓拥有“300个世界”的花明度空洞狭窄,对游戏想象力的极度匮乏,多个相同场景累次出现,主线任务的完成也无半点升华。对于两个世界的勾连,仅凭自以为是地对“虚拟世界对现实情感的弥补”的表面文章惺惺作态,沉浸在霓虹美学下的赛博朋克自说自话,妄图用一个劣质的符号贯穿整部影片。

结局更是莫名其妙,离父而去的直播女孩走入家中,以一句“哇,真好看!”戛然而止,不知道是不是导演内心对自我的赞美



唐探也蹭上了新主流电影的热度?


一部掀起女性妇女革命的先锋作品


2024年我们送别了这些电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