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光长河,历经千年传承,春节始终是中国人心中独一份的情感寄托,是最为盛大、热闹的传统佳节。在一年辛勤劳作的尾声,人们以丰富多彩的仪式感迎接新春,点缀年节。随着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除了团圆饭、拜年等传统习俗,越来越多融合新场景、新体验的“新年俗”悄然兴起,宝安文旅消费市场迎来了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展现出浓烈和强劲的节日氛围与消费活力。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数据显示,宝安区主要商圈客流超300万人次,另据宝安区商务局统计,截至2月3日,全区重点商圈销售额达2.06亿元,同比增长3.9%。夜间经济、国潮文化、首展营销等新消费模式成为拉动增长的重要引擎,彰显出强劲的消费潜力。正如春晚那首轻松欢快的喜剧歌曲《妥妥的》,宝安通过丰富的文化供给与热情周到的服务,妥妥地点燃了人们的消费热情,稳稳地接住了这场春节文旅消费的流量。
消费场景多元,吸引客流创新高
2025年宝安区的春节,像一锅慢炖的老火汤,咕嘟咕嘟地翻涌着人间烟火。春节期间,宝安各景区、商圈推出灯会和新春巡游活动,让市民与游客感受到最地道的岭南年味。前海欢乐港湾举行国风国韵巡游嘉年华,满纷天地杉杉奥莱带来非遗烧火龙和非遗鲤鱼舞的表演,呈现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璀璨盛宴。宝安大仟里举办“潮起英歌,舞动仟里3.0”活动,沙井京基百纳则带来“舞龙醒狮巡游贺新春”活动,大年初五,喜容可掬的财神爷也“闪现”商场,市民们争相互动,为新的一年讨个好彩头,也点燃了新春消费市场的“第一把火”。
灯火织就锦绣长卷 传统与新潮共荣共生
热门IP展览打造沉浸式潮流文化消费体验。欢乐港湾的摩天轮化作天官手中的灯笼,轿厢里流转着《天官赐福》的流光。海风裹着咸味掠过,灯光秀的碎金簌簌跌进浪涛。春节假期,欢乐港湾作为深圳光影艺术季分会场之一,举办了2025超级新年主题活动,以“千灯幻夜”为主题,开启国创动画IP华南首站,广大市民游客簇拥打卡留念,假期共接待游客超65万人次,营业收入超3200万元,摩天轮接待登舱人数超55000人次,秦潮觉醒、唐朝诡事录等沉浸式体验项目接待观众超5000人次。
在前海壹方城,“粉红兔子”首次来到华南地区,融合“港味”主题促销吸引大量跨境游客,客流量达60.9万人次;宝安大仟里的“火影忍者”首展,像一场二次元的庙会。8米长巨型“九喇嘛”九尾妖狐盘踞中庭,动漫爱好者们结印拍照,跟着外孙来凑热闹的王先生在旁眯眼笑道:“这九尾妖狐比年画上的还威风。”转角处,非遗剪纸摊前围满年轻人,剪刀游走红纸,传统纹样里竟藏着动漫角色的眉眼。宝安大仟里凭借“火影忍者”华南首展吸引大量动漫爱好者,截至2月3日,客流量49.38万人次,同比增长14.83%。
除了潮流IP与二次元元素,刚开业不久的雪花啤酒小镇也推出Shhhide特别艺术展、citydrink新年畅饮活动,小镇还携手“止痒商店”和“AMPM”两大活动品牌IP,打造以“发酵工厂”为主题的概念街区,引入12家首进深圳的年轻潮流主理人品牌,结合发酵工厂概念打造多个快闪盒子,此外,小镇还联动年轻潮流艺术家酷酷迪,以极具冲击力的巨物美陈和地面涂鸦打造十字路口超级视觉中心,逛花市的同时,市民可以尽情解锁全新有趣的城市解压新体验。在日食夜酒微醺氛围中,潮流元素与绚丽花卉交相辉映,这年味,一半是泥土的芬芳,一半是赛博的微光……雪花啤酒小镇的花市将传统民俗与现代消费巧妙结合,吸引客流量达17.7万人次。
从夜市到商场的深夜食堂 舌尖上的年味狂欢
远处甲岸村美食街的炊烟袅袅升起,煎饼鏊子滋滋作响,云吞面在沸水里舒展筋骨,香气与吆喝声纠缠着,将游子的乡愁一网打尽。西乡盐田夜市的炭火彻夜不眠,烤生蚝的蒜香混着啤酒泡沫,在霓虹灯下泛起珍珠般的色泽。穿汉服的姑娘举着棉花糖穿过人群,宛如行走的灯笼。商场里的“深夜食堂”另有一番乾坤:朝馆的烤鸭师傅片肉时刀光如雪,网红店的酸菜鱼在陶锅里咕嘟冒泡,连机器人侍应生的托盘上都贴着“财神到”的电子春联,科技与传统的联动在不断追“新”逐“高”的宝安区加速绽放。
春节消费热潮里的最佳CP
万丰海岸城的荧光尊巴舞跳得正酣,穿旗袍的奶奶与戴猫耳发箍的少女同台摇摆,秦风汉韵的快闪队伍突然从电梯口杀出,鱼龙灯影里,时空界限悄然消融。永辉超市的年货架前,主妇们用积分兑换熊出没公仔,孩子们攥着电影票根在熊熊广场穿梭——那些打折促销的海报,此刻都成了年俗的一部分。
夜色渐深,宝安化作一台永不停歇的留声机。非遗打铁花的铿锵、商圈直播间的吆喝、奶茶店的摇杯声,还有摩天轮轿厢里情侣的私语,被海风搅拌成绵长的韵律。这场消费狂欢里,既有祠堂门楣上老对联的墨香,也有扫码支付时“滴”的一声轻响——传统与现代,在此刻不是对弈的棋手,而是共舞的最佳CP。
商圈活动丰富,年轻群体成主力
时代在发展,“年味儿”在不断演变,折射出春节消费的变迁。从前,过年无非是吃点好的,穿点新的。如今,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平时吃的穿的都不错,加上节日期间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平稳,很多人心仪的年货早已超越了生活必需品范畴,春节消费有了更多新热点、新方向。
今年春晚,《秧BOT》节目爆火,蕴含宝安“智”量的一群萌萌的机器人上演扭秧歌、抛手绢“神技”,为我们的年味儿增添了几分科技感。当下,这份科技感也正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比如,趁着深圳启动新一轮电子产品国家补贴政策,涵盖手机、平板等多种智能设备,很多宝安市民都置办了新型“年货”:把家里超期“服役”的电器换成更加智能便捷的,把老旧的电子产品换成最新款的,家装换成更加绿色环保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加上生活水平提高,市民的年货“采购单”变得越来越丰富,还有年终奖丰厚的幸运儿更是把燃油车换成时尚前卫的新能源汽车。
欢欢喜喜过大年,不只体现在“买买买”,吃完团圆饭去看场贺岁档电影成为市民过节的新“姿势”,蛇年新春,宝安各大影院人气火爆,多部题材丰富的影片为市民献上了一场场精彩的视听盛宴,文化过年成为新风尚。2月4日,农历正月初七,记者走访了宝安多家影院,发现抓住假期尾巴前来观影的市民仍然络绎不绝,售票处排起了长龙,自助取票机前也挤满了人。热门影片的黄金场次“一票难求”,市民张先生告诉南都记者,自己提前在网上订好了票,带着父母和孩子一起观看了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和《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他表示,神话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无论是“哪吒”还是“封神”的故事,都家喻户晓,这两部电影在保留了传统元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编,但讲述的依然是中华民族的永恒情感,很有意义。在多元化的消费场景中,随着年轻消费群体崛起和多元化需求增长,宝安区消费市场有望迎来更高质量发展。宝安区商务局表示,未来将持续推动消费场景创新,深化“商旅文体”融合,助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观察
新春消费热潮背后的“变”与“不变”
今年,中国人迎来了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这一历史性时刻促使人们重新思考“年味”的内涵。今年春节,宝安区年味更足、氛围更浓、活动更丰富、参与市民更多。浓烈的“年味”背后,是消费市场的复苏,也是消费趋势变革的缩影。
“变”的是消费场景和模式。宝安区以“新宝安·圳等你·乐游购·过大年”为主题,推出“乐游宝安、乐购宝安、乐娱宝安”“3+N”系列活动,覆盖“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消费领域,通过创新文旅消费模式和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为市民和游客奉献上一场“年味+消费”盛宴。其中夜间经济延长了消费时段,国潮文化赋予了消费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首展营销则不断刷新消费者的体验感。这些新变化,既是宝安商家主动求变、创新经营的结果,也折射出消费者对品质化、个性化、体验式消费的追求。消费场景的升级,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更承载了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
“不变”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论是热气腾腾的年夜饭,还是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抑或是充满科技感的互动体验,本质上都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宝安春节消费市场的火爆,正是这种内在需求的集中释放。消费不仅是经济行为,更是文化现象,它体现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透过宝安春节消费这扇窗口,我们看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也看到了消费升级的澎湃动力。随着更多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的涌现,消费市场将持续释放潜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采写:南都记者 潘莹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