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过年,家里有孩子的,一定都感受到孩子那份欣喜若狂。
收红包拿压岁钱,穿漂亮衣服买心爱的玩具,还有,尽情享用一大桌子的美味佳肴。
我老家过年就这样,饭点还没到,一大群孩子就在厨房门口喊“好香,好饿啊,啥时候开饭”。
终于上菜了,好多孩子迫不及待开吃,抢着盘里肉多多的鸡腿,吃得一脸满足的幸福样。
然而,一顿饭的功夫,却看到不同孩子在饭桌上的表现。
有的只顾着自己,直接把喜欢的菜端到自己面前,不给别人夹菜的机会;
有的拿筷子在菜里搅来搅去,找不到喜欢吃的还一脸嫌弃;
有的一边吃,一边跑来跑去,甚至拿餐具当玩具,大声喧哗;
有的则完全不一样,不跟别人抢吃,有什么吃什么,一举一动像个小大人似的。
看到这么一句话:
从一个人拿筷子的样子就能看出他的出身,一个人在吃饭时不经意流露出来的举止最能看出他的修养与内涵。
正所谓饭桌见人品,孩子吃饭这件小事,恰恰暴露他的个人素养和未来人生走向。
孩子有这3种表现,正是典型的“聪明相”。
去年过年刷到一个视频。
宝妈@萍萍 家里来了两大桌客人,大人忙不过来,结果她两个孩子,直接抡起两个大锅铲在厨房忙了一中午。
炸糖醋鱼、白灼鲜虾、炒鱿鱼荷兰豆和面条……
娴熟的颠勺、放料,一看就是在家没少做饭的;就连斩白切鸡的技术,都让无数大人自愧不如。
过年聚餐,最忙就是厨房做饭的人。
大部分孩子似乎很习惯等着饭菜上桌,自己坐享其成,明明看到父母忙得焦头烂额,却还心安理得啃着瓜子,吃着零食,看着电视,眼里一点活都没有。
但勤快的孩子,却主动走进厨房,时刻关注着父母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
剥个蒜,切个葱,调点酱料,总之会想办法积极参与和表现。
就算厨房没有他的用武之地,他也不会就此闲下来。
而是提前收拾好吃饭的桌椅,摆好碗筷,招呼家里的客人,看看要不要加点水或者饮料。
堂姐10岁的女儿,就是这样一个“闲不住”的孩子。
从小学做饭的她,不仅跟妈妈一样,是家里的大厨,还特别会照顾人。
有次带儿子去他们家,她一看到小弟弟,赶忙端来一盘葡萄,说很甜,谁都喜欢吃。
不但如此,吃饭时她忙着介绍:“弟弟爱吃什么,有鸭肉、肥牛汤、花甲,看看哪样最喜欢。”
饭后主动让我们别动去客厅吃零食水果,她和妈妈收拾就好。
就这样,去过一次后,儿子天天惦记小姐姐的好,老说下次还去。
谁不喜欢和这样的孩子亲近?
同龄孩子还处在玩闹捣蛋的阶段,她已经是家里“一把手”,承担各种厨房活、家务活。
不用父母督促和提醒,看到谁有需要,就果断上场,尽自己所能,发挥自己小主人的作用。
这些落落大方,小小年纪就有责任和担当的孩子们,未来的某一天,他们一样会用爱去反哺父母,经营自己的家。
孩子眼里有活,终被热气腾腾的生活所包围,所充满。
说到过年吃饭最令大人尴尬、头疼的事,莫过于自家孩子没规矩,行为失礼。
有次家庭聚餐,一亲戚小孩不等大人上桌,就径直跑到主位,拿起大鸡腿开口就啃。
父母看到后赶紧阻止,叫他下来,他压根不理会。
多说几句,干脆摆起臭脸,把鸡腿扔在桌面上气呼呼跑开了。
这一幕,真让人目瞪口呆,心里不停摇头,质疑父母平时的管教。
吃饭这件事,尤其是过年聚餐,礼不可废。
哪怕孩子再小,饭桌规矩必不可少,因为他的行为举止,都藏着自己和父母的教养。
主持人撒贝宁小时候,家里长辈对他吃饭规矩要求很高。
如果碗里有菜没吃完,不准再去夹同样的菜,否则长辈二话不说一筷子打过来,让他长记性。
吃饭更不能唱歌、说话,不然也会被打。
正因为长辈严厉的餐桌教育,让撒贝宁从一个喜欢胡来捣蛋的熊孩子,慢慢长成懂规矩、有礼貌的好学生。
饭桌无小事,趁早立下餐规,教导孩子正确的用餐礼仪,是每位父母的自觉。
以下这些规矩,平时一定要让孩子知道:
1、长辈优先。
等长辈落座后才上座,等长辈夹完第一道菜再轮到自己。
2、坐姿端正。
挺腰端坐,不翘二郎腿,不窝着身体,用餐时最好端起碗,把饭菜送到嘴里。
3、夹菜不搅盘。
不要为了挑喜欢吃的菜就用勺子或筷子在盘里翻来翻去,看清楚要夹哪一块,夹好放碗里。
4、尽量不出声。
不吧唧嘴,也不要随意说话、大声吵闹,或者用筷子敲打碗碟,打喷嚏要懂得回避。
吃饭过程中,细嚼慢咽,喝汤时等汤凉了再慢慢喝。
5、不妨碍别人用餐。
不抢食,等别人夹完菜再夹或者转动转盘,勺子或筷子不碰撞别人的。
6、不低头玩手机。
还没吃完饭,就专心好好吃,想玩手机等吃饱了,跟长辈说一声“我吃好了”再离席。
要知道,孩子饭桌上的表现,就是家庭教育的验收单。
当他学会尊重别人、守礼仪懂规矩,不管去到哪,都会受大家欢迎,更容易赢得尊重和认可。
前几天女儿学校开家长会,班主任说到一个很小的生活细节问题:
班上一半以上的孩子,每天在教室里吃午饭,桌子地上总有掉下来的米粒,餐盘里全都是剩饭剩菜。
仅有八九个孩子,能保持桌面整洁干净,不掉米粒。
就算吃不下,也会把剩余的饭菜、汤水分开倒进相应的垃圾桶里。
而且据观察,这些孩子平日不仅表现优异,还很关心同学,总跟老师说“谢谢”,一看就很懂事,会体恤别人。
为此班主任特地提醒大家:
不要只关心孩子是不是吃得好、吃得饱、吃得有营养,还要引导孩子珍惜粮食,学会感恩。
的确很有道理。
如今的孩子要什么有什么,吃饭更不是什么令人发愁的事情。
所以,他们把每日的吃喝用度视为理所应当,就算不想吃、吃不下倒掉,也不觉得有问题。
特别是过年,面对满桌子的大鱼大肉、美味佳肴,他们习惯吃两口就不吃,或者随意糟蹋。
英国教育家尼尔曾对这类孩子作出评价:
他们对待食物的态度,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以自我为中心。
因为只顾着自己,看不到食物背后是父母辛勤的工作、农民伯伯的付出、大自然的馈赠,所以很难怀有感恩的心,珍惜眼前的盘中餐。
而那些从小懂得食物来之不易,感恩父母做饭辛苦,不挑食浪费的孩子,能设身处地理解别人,顾及别人的感受,更容易收获爱和幸福。
美食家蔡澜先生,尝遍无数美食,得出这样的生活智慧:碗净,福至。
对于孩子而言,亦是如此。
当他用心对待碗里的一粥一饭,明白一切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
他对食物心怀感恩,某种程度上,也会对生活心怀敬畏。
等日后他离开家庭,奔赴属于他的远方,才能凭借心里的良善、真诚,从容而优雅应对一切挑战和困境。
孩子未来的造化,都在餐桌上。
如今到了春节,各位父母给孩子好吃好喝的同时,别忘了给孩子“食育”。
放手让孩子参与,给他独当一面的机会;
教会他餐桌上的礼仪、规矩,用良好的教养引导他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
利用一方餐桌,让他学会珍惜和感恩,在每天的实践中修成富有同理、体贴别人的品质。
相信用心、智慧的教导,能让孩子每吃一餐饭,举手抬足都散发出优秀、自信的馨香之气。
而他在饭桌上的教养,也将成为行走人间的金名片,到哪都能光芒四射,活成最耀眼的自己。
十点读书开视频号啦!
金牌主播夏萌出镜,带你重读经典
从唐诗宋词到中外名著,短视频里学知识
欢迎点赞关注
本期推荐:新年诗词祝福
作者 | 哎呀妈,高校教育心理学教师,愿用自己的心和笔,开启孩子们的心灵世界。
主播 | 佳音,十点读书签约主播。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