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单日票房和观影人次创新高,连续多日单日票房突破10亿元……2025年春节假期,电影市场热度持续攀升。国家电影专资办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5日9时,今年春节档电影总票房达95.10亿元,创下新的历史纪录。
有人说,这是因为国产片的质量整体提升了,《哪吒之魔童闹海》《唐探1900》具有浓厚喜剧色彩,《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展现对家园的守护,《蛟龙行动》传递家国情怀,《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再现侠义江湖……
别逗了,《封神》第二部口碑早就崩了好吧?网友纷纷把雷震子的特效比作家里的燃气灶火焰,即便是第一部《封神》受到热捧的小红书,也是以各种吐槽为主。
因为特效实在是太差了,很多网友惊呼,能做到这么糊弄也不容易。
就算是其他几部影片质量不错,也谈不上比往年的有多惊艳。所以,以影片质量提高为原因肯定是站不住脚的。
可能很多人也诧异:现在不是说消费不振、有效需求不足吗?怎么看起电影来,大家又像是不要钱似的,一股脑儿往前冲?
其实这个问题恰恰印证了其中的原因,那就是经济下行期间,有哪些行业会火?其中就包括文化娱乐产业。
可能有的人不信,举一个例子就信了——韩国。
大家可以仔细想想,韩国的娱乐业,所谓的韩流,是什么时候开始刮起大风的?恰恰就是韩国经济开始发展放缓的时期,也就是2000年以后。
最早的韩流,以韩剧《蓝色生死恋》等为代表,歌舞方面以“H.O.T”这个红遍亚洲的男子天团为代表,席卷中国和亚洲。80后对这些名字一定都不陌生,尤其H.O.T组合里面的安七炫,是韩国的第一代天王巨星。
这个时间点,恰恰就是2000年初,也就是韩国经济开始发展放缓的时期开始。
日本经济下行的二三十年,游戏机行业却突飞猛进,任天堂、索尼等公司越来越火。日本经济迷失了,但动漫、二次元、宅文化等等很火。
美国也一样,上世纪30年代左右,大萧条让美国经济备受摧残,但好莱坞却迎来黄金时代。我们所熟知的《乱世佳人》、《摩登时代》这些电影就诞生于那个时代。
从2000年初开始,美国的经济发展放缓,中间还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打击,但文娱产业丝毫没有熄火的意思,还发展得如火如荼。
其中尤其是以美剧的经典作品层出不穷为代表,以音乐方面的巨星不断为特征,比如泰勒斯威夫特、侃爷等等。
那美国的电影产业发展如何?
尽管美国GDP增长在近二十年趋缓,社会两极分化程度也在加剧,民众收入增长速度变慢,但电影业却反而加速发展。
美国的电影产业,2015年的总收入高达1,123.2亿美元,产出超过300部影片。2018年,美国电影业的年度总收入达到1,245.1亿美元,产出超过340部影片,美国电影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以2019年为例,这一年美国的经济乏善可陈,但美国电影市场在2019年达到了1174.1亿美元,较前一年增长10%,比2012年的769.5亿美元增长了52.5%。
很多人觉得困惑:经济下行期,钱包紧缩,干啥都缩手缩脚,怎么看电影反而愿意花钱呢?
这里要首先厘清“消费”一词的含义。在很多人眼中,“消费”就是吃吃喝喝,其实并非如此。真正能带来经济效应的消费,主要是大宗消费,比如购车、买手机家电、重新装修房子、教育支出等等。
这就能解答一个疑问,为什么总说消费不振,但景区人山人海,步行街小吃也排长队?因为这些不是真正有经济推动力的消费。
现在所谓的消费不振,指的就是人们不买房买车了,换手机家电不频繁了,本来学钢琴的孩子也不学了。
不过这样会带来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人们反而会有点余钱。
我看到过的一些例子就是如此。在2021年之前,很多人都忙于赚钱,但其实没钱没时间去吃宵夜看电影搞各种娱乐,除了忙就是要省钱进行大宗消费,我看到很多人都在2018年到2021年买了车,而且作为一个中产动辄就是买三四十万的车。
重新装修房子的人也很多,然后就是换一整套新家具、新家电。
还有很多家长送孩子去学习马术之类更“高端”的项目。
然而2022年以后,这几种消费都骤减,这才是所谓的消费不足。但与此同时,奶茶很火、旅游很火(从淄博到天水),现在则是电影很火。
因为这时候,大家反而有钱有闲,去进行这种并不昂贵的消费。有闲是因为什么?因为很多人失业了,或者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就很难找到工作。但是以前家庭积淀下来的经济基础,又不至于让他们完全生活无着落,进行这种便宜的娱乐消费还是可以的。
政府也是了解这些情况的。还是以韩国为例,朴槿惠2012年上台后,韩国经济正处于低迷,她的一大举措就是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确实促进了韩国经济的发展。
文化娱乐的“逆周期发展”,其中还有一个心理上的问题。
在经济下行期,人们会集体处于一种迷茫、轻度抑郁的状态,好像不知道应该做什么了,看未来是一片混沌,心中总是充满担忧。
这时候,“心灵鸡汤”的作用就格外重要。人心总是需要被抚慰的,人活着就需要希望。既然现实无法带来真正的希望,那么就钻进文化娱乐当中,去寻找暂时的安闲与欢乐。
从年轻人的Citywalk、特种兵旅行,到游戏业、短剧短视频的大火,再到现在的电影票房大增,都体现着这个时代的消费特征。
按照郭敬明的话来说,这个时代,已经真的进入“小时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