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在《西游记》中最出名的神仙,那非观音菩萨莫属。如果没有观音菩萨,唐三藏就不会西行,孙悟空不会出五指山,猪八戒不会在福陵山,沙僧也不会在流沙河。
观音菩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网上却流传着一种说法,说孙悟空成佛之后,比观音菩萨的地位还高?
西游的开始
在《西游记》中,“西游”的起因就是猴哥的那场大闹天宫,当时玉帝将如来佛祖请去,其实如来的心里也没底。
但是人家玉帝都差人来请了,他也不能说不去吧?毕竟这是事关天庭存亡的大事,如果如来佛祖这时候躲了,他还怎么见人?
于是,大雷音寺的众僧也很担心,他们不想让如来涉入,但是也没有办法,只能希望如来佛祖能够平安归来。
如来到天庭这边来后,孙悟空正被雷部正神围困。眼看三十六位正神就要落败,如来赶紧上前,让雷部的雷将先退了出去。
孙悟空看到如来之后,也是收了法象,来找他“讲讲理”。孙悟空的诉求只有一个,那就是让玉帝挪挪窝,把天庭空出来给花果山的人住。
如来呵呵冷笑了两声,便开始数落孙悟空,先是说玉帝有多么厉害,又说孙悟空是“初世为人”的畜生,又说孙悟空“不当人子”……
最后还诅咒孙悟空折寿。虽然这些话并不像是佛祖的口中说出来的,但是这确实就是《西游记》原文里写的。
如来先是问清了孙悟空的底细,才开始跟孙悟空打赌,最后又使用那招“大手掌”镇压了孙悟空,这“妖猴闹天宫”的故事才暂时告一段落。
事情结束之后,玉帝又恢复了往日的威严,坐上了自己的龙椅。
为了感谢如来的帮助,玉帝又召开了一场“安天大会”,如来佛祖自然是坐在了玉帝的身边。在“安天大会”上,南海观音并非作为佛教跟班来的,而是“五方五老”。
南海观音已经从大雷音寺独立了出来,她不光是如来手下的一个菩萨,她甚至还有了自己的门户。
但是南海观音作为一个菩萨,真的能做到这样吗?
这就涉及到观音菩萨的背景了,关于这件事,我们暂且按下不表,先说西游记里的事。
如来佛祖在玉帝那边玩了几天,然后就回大雷音寺去了,大雷音寺的人们都在翘首以盼。看到如来平安落座,这才放下心来。
如来将自己在天庭的见闻说了一遍,众人纷纷夸赞如来的法力,但是如来却有点心虚,因此如来马上就赶走了众人,开始闭关。
如来闭关了半年时间,春天进去的,秋天才出来。而且如来这次出关,还带出来一个好东西——一个盆。
这个盆可不是一般的盆,据如来所说,这盆中有“百样奇花,千般异果”。如来刚一出关,众人就都来看他,他也就顺势将这个盆拿了出来,这便是盂兰盆节的来历。
之后由阿难和迦叶端着盆给众人分东西,也不知道他们俩这次有没有吃回扣,有没有向如来讨要点“人事”。
等众人吃饱喝足后,如来又开始上课,众人听得津津有味,等下课之后,如来佛祖就开始安排工作了,他开始点评天下四大洲。
东胜神洲的人敬神礼佛,非常不错;西牛贺洲的人无欲无求,也还可以;北俱芦洲的人虽然时常有杀戮之心,但也是为了生存,无可厚非;南瞻部洲的人总做坏事,是天下第一祸事之地。
如来经历了与孙悟空的一战之后,发现了一个大问题。
如今这天下四大洲中,三大洲都已经在他的掌控之下,唯独南瞻部洲没有皈依佛门。这一次出来了一个这么厉害的孙悟空,如来侥幸给拿下了。
如果下一次出来一个更厉害的“悟孙空”怎么办?下下次出来一个“空孙悟”该怎么办?如果出来一个连如来都算计不过的人该怎么办?
如来一直很担心这件事,于是在这闭关的半年时间里,他写出了《三藏真经》,想用这三本经书“净化”南瞻部洲,避免这里滋生更大的邪祟。
但是如来也没有天真到直接下场传经,那样传道的效果肯定不好,必须有一个南瞻部洲的本地人传道,这些经书才能发挥作用。
既然有了目标,接下来就比较简单了。
如来本想找一位信徒去南瞻部洲找取经人,但是大雷音寺的人们都不傻。刚才如来佛祖已经把话说得很明白了,那南瞻部洲不是个好地方,去了之后肯定很费劲,因此没有人愿意去。
正当如来发愁的时候,有一个人站了出来,正是观音。
如来见观音菩萨主动接下了这个任务,心中大喜,他高兴地说道:“别人还真干不了这事,还得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有能力,一定得是您去才行。”
观音也没有多说,只是问了一句:“我去这一趟,您还有没有别的任务?”
如来想了想,他又让观音菩萨飞低一些,把里程数记下来,回头一定得告诉那位取经人。
然后如来又拿出来五件宝物,唐僧的袈裟和禅杖,就是这五件之二,剩下的三件便是那三个害人的“头箍”。
观音带上这五件东西,又带上了小哪吒的二哥木吒,腾云向南瞻部洲飘去。
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观音菩萨为什么要主动出来接下这个任务呢?其实她也不想干这件事。
但是其他人都不想做,到头来如来佛祖还是要把这件苦差事塞给她,谁让她有能耐呢?
那么观音为什么那么有能力?孙悟空成了“佛”,真的比她这个“菩萨”还要大吗?
在《西游记》中,或者说在汉传佛教中,观音菩萨是如来佛祖身边的“秘书”。
但实际上,他并不应该站在释迦牟尼佛的身边,释迦牟尼佛是现在佛,他身边站的应该是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这两人一武一文正合适。那么观音菩萨应该在哪里呢?
观音菩萨的原名叫观世音菩萨,唐朝时为了不跟李世民犯忌讳,就将这个“世”字给隐了。“观世音”顾名思义就是“观世上众生之音”。
观世音之所以会叫这个名字,是因为他成佛之前的一个愿望。
那时候的观世音菩萨,还是一位太子。
而他的父亲,就是阿弥陀佛的前世无诤念,那时候的释迦牟尼佛是无诤念的国师,是他带着无诤念走入佛道,带着全家人都成了佛。
太子不眴也紧随父亲的脚步,在宝藏佛面前发愿:天下众人遭遇苦难时,只要心里想着我,念出我的名字,我就能帮他们免除所有苦难。
宝藏佛感其真心,于是将其点化,赐名“观世音”。他的父亲成了佛,因此他和他的兄弟只能是个菩萨,但是他们是初代菩萨,比后来的佛更有含金量。
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是阿弥陀佛身边的"秘书",跟释迦牟尼佛的关系并不大,估计是来"分公司"这边出差的,虽然他只是个菩萨,但是人家毕竟是"总公司"那边的"太子爷"。
至于孙悟空成了佛就比观音菩萨还要大,那纯粹是无稽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