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书法的主流风格,除了楷书的严谨方整,还有草书的烂漫肆意,张旭、怀素、孙过庭等人,皆乃当时的佼佼者,尤其是“张怀”2人,一手狂草豪放不羁,线条诡谲奔腾、潇洒磅礴,饱含率然气息。


这种姿态和风韵,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甚至高过魏晋名家,因而影响许多唐朝的文人墨客,比如李白、杜牧、贺知章3位诗人,全部善写草书,实力媲美同时代的书法家,可惜他们的传世真迹,目前仅有一幅。


分别为李白《上阳台帖》、杜牧《张好好诗》、贺知章《孝经》,其中最适合临摹的,就是贺知章《孝经》,贺知章以诗文知名,后世对其书法,鲜少了解,据史料记载,他博学多才,公元695年考中状元。


他是浙江省历史记载的第一位状元,文艺修养十分深厚,观摩古人名帖时,能体察深层的精微变化,以及情感抒发,真正领会古意之妙,把索靖、张芝、“二王”、智永等人的技法,融为一体。


所写小草遒和洒脱、生动非凡,正如这幅《孝经》,笔笔气息自然,超尘脱俗,单字约为2.5厘米,虽然不如张旭、怀素的草书壮阔,但是该有的妙趣和气势,却一点没缺。


行笔灵活激越,线条的粗细、浓淡,变化鲜明且丰富,时而浓重凝厚,饱含刚强之力,时而枯涩飘逸,不染半分尘俗,线条飞转流动、起伏跳宕,营造出空间感,具有强烈的韵律和动势,写出艺术的生命气息。


毫不夸张的说,这幅《孝经》达到“圣人”境界,并且此帖内容浩瀚,利于系统掌握古人草法,同时笔画清晰,字体完整,非常适合学习,时常临摹,能掌握纯正、精细的晋唐草法,和古人烂漫风韵,对于日后学习狂草,也大有益处。


无愧于《会稽志》称赞:“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鸟飞,虽古之张、索不如也”,古人认为贺知章的草书之精绝,张芝和索靖也比不了。

然而17世纪,大约明朝末年,真迹传到日本,获得皇室的青睐,秘藏了400多年,后藏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极少有人见过,直到近代逐渐公开。


2006年上海博物馆,联合日本的博物馆,举办“中日书法珍品展”,数百件珍品,来到国内展出,此帖自然在列,时隔400年,首次回归,当时引起轩然大波,众人纷纷前去观赏。


而今,我们对于贺知章《孝经》,进行1:1超高清复刻,推出便携的经折装,字体极为清晰,与原作毫无二致,同时加入现代字注释,帮助初学者识读,市面罕见,独此一家,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