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2月5日电 题:“河北福嫂”进京记
新华社记者董笑坤
“阿姨,今天是我照顾您的最后一天。您放心,我一定站好最后一班岗,以后还来看望您。”在北京的贺阿姨家,“河北福嫂”舒云娣将温水和药送到老人嘴边,喂她慢慢服下。床头柜的小本子上,详细标明了每天隔2个小时喂老人喝一次水、三餐前后服用的药名和剂量、晚上9时要安排入睡……
新春佳节,是许多人阖家团圆的日子。无数人朝着家的方向奔赴,北京等大城市的家政服务业急需人员“补位”。来自河北冀州的舒云娣就选择在这时“反向”进京打工,从农历腊月二十六开始,一直忙到春节假期结束。
“原有的住家保姆回家过年了,我在她离开前就要赶到。因为贺阿姨不能自理,需要非常细致的护理,所以必须得精准对接,尽快熟悉老人的生活习惯。”舒云娣说,尽管工期不长,但她深知工作的重要性。
清晨,舒云娣总是轻手轻脚地走进贺阿姨房间,先轻声呼唤:“阿姨,早上好呀,该起床啦。”接着,她会熟练地将贺阿姨扶起,帮她擦脸、穿衣,动作轻柔又小心。舒云娣会根据老人的口味偏好和身体状况,准备营养丰富又软烂易消化的早餐,一勺一勺地喂给贺阿姨。
贺阿姨接受理疗时,舒云娣时刻关注着她的反应,一边按摩一边问:“力度怎么样?要是重了您就吱声。”夜间休息时,她也经常起身,为老人掖好被子,确认一切安好才放心。
“大姐干活仔细,非常勤快。就拿清理大小便来说,这是个脏活儿,也是个技术活儿,但大姐干得麻利又专业。”贺阿姨的儿子尹涛说,他很认可舒云娣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素养。
今年,是舒云娣从事家政工作的第七个年头。这些年,她一边学习一边实践,经常在工作间隙,参加素质提升培训,努力增长技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的工作机会越来越多。“实在、能干、肯吃苦”,是不少服务对象对她的评价。在客户回访册上,她始终保持着“零差评”的记录。
河北省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河北福嫂”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致力解决“一老一小”照护问题的民生工程。2021年以来,河北省累计向京津等地输送“河北福嫂”7万余人次。今年,河北还将选树五星级“河北福嫂”300名,建立更多“河北福嫂”培训基地。
“谁能想到,俺这个农村妇女,也能靠双手在家政行业闯出一片天地。”舒云娣对记者说,在服务他人的同时,她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不仅在老家买了楼房,还考取了驾照,准备买一辆小轿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