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马步芳的儿子马继援想纳小妾。马步芳得知后,并不反对,因为小妾的背景很强大。但他也提出了2个要求,只有小妾同意了,她才可以嫁给马继援。
东北军有风流少帅张学良,西北有少帅马继援,马继援在军事上表现得也十分亮眼,让青海军阀马步芳十分自豪培养出这样一位优秀的继承人。
在西北呼风唤雨的马步芳觉得自己提出这两个要求不算过分,好歹家里面也有一番气派,自己精心培养出来的天才少帅,娶谁都有底气。
不过儿子马继援的心上人来头也不一般,这位名叫张训芳的姑娘,平常都喊蒋介石夫人宋美龄为干妈,这身后的势力也是挺大的。
马继援和张训芳是背着家里人自由恋爱,两个人在重庆你侬我侬、谈情说爱,到了互相订下终身的地步,自然也就被马步芳和张训芳家里人知道了。
那年马继援正是年轻有为,是绝不愿意委屈自己的贴心爱人,一定要风风光光把她八抬大轿娶回家。
张训芳是个南京才女,平常交际的对象都是民国四大家族,她跟宋美龄也是沾亲带故的,是宋美龄比较喜欢的干女儿之一。
几大家族交往很密切,平常也少不了给张训芳介绍一些青年才俊,不过在眼界开阔的张训芳看来,那些迂腐的公子哥都十分的无趣。
跟着家里人去重庆的时候,张训芳邂逅了马继援,两人算是一见钟情,婉约的金陵才女,与驰骋疆场的豪爽西北少帅,现实版烽火佳人在重庆上演。
不过两人爱情存在一大障碍,那就是二人的家世背景,马继援生长在西北大地,家里面十分注重民族风俗,张训芳出生在新式的民国上流家庭,思想上比较开放。
这谈恋爱的时候没什么阻挠,可是一旦论及婚嫁,两边就出现了反对的声音,马继援家里面比较传统,张训芳家里则嫌马继援太传统。
马步芳对儿子的感情是十分宽容的,马继援在领兵打仗上给他争气,他也不会在婚事上多加阻挠,所以对于儿子提出结婚的打算,马步芳是满口答应的。
前提是张训芳要答应马家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恰恰就是张训芳家里反对的理由。其一是婚后张训芳要按照马继援这边的民族风俗生活,其二是张训芳得把名字改了。
马步芳和张训芳,身处天南海北的两辈人,在名字上却十分有默契的取了一个“芳”字,而且张训芳名字中间还有一个训诫的“训”字。
中国人有讲究名字避讳的,尤其对马步芳这样传统的西北汉子,让儿子娶回来一个儿媳妇,名字里面还带着教训自己的意思,他怎么想怎么不舒服,哪有小辈教训长辈的说法。
马继援和张训芳的婚事就这么卡在这儿了,张训芳十分的委屈,张家人更是反应激烈。张家小姐从小也是锦衣玉食、知书达理培养着长大,打哪里都是增添光彩的。
张训芳在宋美龄面前也是很有面子的名媛淑女,到了马家人这里,却要从头来过,她当然不满意。
更让张训芳和家人不高兴的是改名字这个要求,当初取名的时候,也是千挑万选,上了家谱的名字,怎么能说改就改。
所以反倒是张训芳的家人,对这门婚事有更多的反对。马继援一看婚事要黄了,恋人张训芳哄着一双眼在他面前诉说委屈,干脆到张家下跪求娶张训芳。
马继援读书不多,从小接受的也是军事教育,口才上不算伶俐,可是他对张训芳的心意那是天地可鉴,他跪在张训芳母亲面前,又是赌咒又是发誓,请求张家人同意这门婚事。
张训芳也惊讶情郎竟然这么坚持,在母亲面前跪了十个小时,只为让他们答应结婚。这样的痴情举动,把张训芳感动得一塌糊涂,未来公公马步芳提出的那两个要求,都成为了浮云。
张家人也终于相信张训芳嫁给马继援之后不会受委屈,促成了二人的婚事。后来张训芳将“芳”字改为了芬字,与马继援结成了秦晋之好。
作为民国有名的公子将军,马继援结婚后却少见风流韵事,可见其对张训芳的爱情还是非常真诚的。
参考资料:西北军阀马步芳之子马继援——民国公子将军2014-08-1110:48来源:澎湃新闻收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