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空军下一代空中优势(NGAD)计划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局!近日,美国空军前部长弗兰克·肯德尔提交的《2050年空军部战略报告》引发全球关注。报告直言: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与美国形成“全球对等竞争”,而美国若继续依赖“天价有人战机”,将难以应对中国空军的挑战。这场博弈背后,不仅是武器技术的较量,更是一场关乎未来战争规则的革命。



一、NGAD计划急刹车:天价有人战机成“鸡肋”

肯德尔的报告对NGAD计划中的“有人战斗机”部分提出尖锐批评——“用少数昂贵隐身战机对抗中国,是自欺欺人”。

成本黑洞:以波音和洛克希德·马丁竞标的第六代有人战机为例,单机成本预计超过3亿美元(是F-35的3倍),但美国空军到2050年至少需要200架NGAD战机才能维持优势。按此计算,仅采购费用就高达600亿美元,远超军费承受能力。

隐身神话破灭:报告首次承认,随着中国量子雷达技术的突破,“隐身战机可能沦为昂贵靶机”。PL-17超远程空对空导弹(射程400公里)已能威胁E-7A预警机和加油机,若搭配高超音速载具,美国空中指挥体系将遭毁灭性打击。

沙龙点评:美国军工复合体“造贵武器赚大钱”的传统套路,终于撞上中国“体系化反制”的铁板。



二、中美空中对抗:400公里外“盲打”成现实

报告描绘了一幅残酷的未来图景:到2050年,美国战机可能刚起飞就被锁定。

中国导弹威胁

霹雳-15(PL-15):射程200公里,配备双脉冲发动机,专克F-35的超机动能力。

霹雳-17(PL-17):射程400公里,采用“主被动雷达+卫星中继制导”,可猎杀预警机、加油机等关键节点。

高超音速空射导弹:中国正在测试“空射高超音速滑翔体”,一旦部署,美国航母战斗群的防御圈将被彻底撕碎。



基地劣势

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基地(如关岛、日本)全在中国导弹覆盖范围内,而中国拥有“本土作战”优势——机场、雷达、补给线深藏内陆,美军难以实施有效打击。

沙龙辣评:美国“以海制陆”的霸权逻辑,在中国“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面前,已成过去式。



三、美军战略大转向:无人机蜂群+AI主宰未来

面对困局,美国空军终于痛下决心:“有人战机可以保留,但必须给无人机让路!”

协同作战飞机(CCA):NGAD计划的核心不再是单一战机,而是“1架有人机+5架无人机”的编队。无人机承担侦察、电子战、自杀攻击任务,有人机退居后方指挥。

AI定生死:报告强调,人工智能(AI)将是未来空战的“胜负手”。谁能更快处理战场数据、自主决策,谁就能“降维打击”对手。

成本革命:1架CCA无人机成本控制在2000万美元以内(有人机的1/15),美军计划到2035年部署至少1000架,用数量淹没中国防空网。

沙龙洞察:这本质上是一场“硅谷vs中关村”的竞赛——美国想用AI算法优势,对冲中国工业产能优势。



四、特朗普搅局:马斯克高呼“有人战机已死”

NGAD计划的变数不止于技术,更在于政治。

权力博弈:拜登政府原定2024年底敲定NGAD承包商,但特朗普上台后紧急叫停,要求“重新评估”。其防长提名人彼得·赫格森暗示“可能砍掉有人战机部分”。

马斯克的野望:SpaceX创始人马斯克多次鼓吹“无人空战时代”,其星链卫星和神经网络技术已深度渗透美军项目。若NGAD转向全无人机路线,SpaceX或成最大赢家。

沙龙锐评:军工巨头(波音/洛马)vs科技新贵(SpaceX)——这场“华盛顿宫斗剧”,背后是5000亿美元级市场蛋糕的争夺。



五、中国的机会与挑战

美国战略转向,对中国既是警示也是机遇:

警惕AI军备竞赛

美军已明确将AI列为“决定性技术”,中国需加快脑机接口、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布局,防止被“算法霸权”压制。

破解无人机蜂群

中国需发展激光武器、微波反制系统,同时依托“北斗+5G”打造全域感知网络,让美军无人机“睁眼瞎”。

扩大不对称优势

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歼-20+忠诚僚机体系已领先美国,下一步需聚焦反卫星武器、电磁脉冲炸弹等“规则破坏者”。

沙龙结语:2050年的天空,不会属于某个超级大国,而将见证人类战争形态的彻底革命。中美博弈的终极战场,不在云端,而在实验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