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水电站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清洁能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农村小水电站进行智慧化建设,利用水利监测设备构建信息化系统,能够提高水电站的运行效率、安全性和可靠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系统目标
- 实时监测水情、设备运行状态等关键数据,为水电站运行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 实现远程控制和自动化操作,降低人力成本,提高运行管理效率。
- 提升水电站的安全预警能力,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故障和安全隐患。
二、系统架构
- 感知层:感知层是整个智慧化系统的基础,如同人体的感官。部署的各类水利监测设备,通过各自的物理原理实现数据采集。例如,水位传感器中的超声波水位传感器,是利用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碰到水面后反射回来的时间差来计算水位高度,其测量精度可达毫米级,能准确捕捉水位的细微变化;雷达水位传感器则基于电磁波反射原理,在复杂环境下也能稳定工作 ,抗干扰能力强。超声波流量计利用超声波在流体中传播时顺流和逆流传播时间差与流速的关系来测量流量,可用于各种管径的流量测量。水质传感器中的多参数水质传感器,运用电化学、光学等多种检测技术,能同时检测酸碱度(pH 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等多个水质指标。
- 传输层:传输层负责将感知层采集的数据安全、快速地传输到数据中心。对于距离数据中心较近的监测点,采用光纤传输,其利用光在光纤中全反射的原理,以每秒数 G 甚至更高的速率传输数据,几乎不受电磁干扰,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于偏远或布线困难的监测点,4G 无线传输技术借助运营商的通信基站,实现数据的远程快速传输,传输速率可满足实时数据传输需求。
- 数据层:数据层建立的分布式存储架构数据中心,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节点上,避点故障,确保数据的高可靠性。通过数据冗余技术,即使部分节点出现故障,数据也能完整恢复。通过对多年的水位、流量数据与发电量的关联分析,找出比较好发电工况,为运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功能模块
- 实时监测:水利监测设备实时采集的数据,通过数据接口传输到管理平台。在平台上,利用可视化工具,将水位、流量、水质、设备运行参数等数据以折线图、柱状图、饼图等多种图表形式展示,方便工作人员直观了解水电站运行状态。结合视频监控画面,工作人员可实时查看设备外观、运行环境等情况,实现多方面实时监测。例如,当水位接近警戒水位时,图表颜色会自动变化并闪烁提醒。
- 远程控制:管理平台通过通信协议与水电站设备控制系统相连。对于水轮机,可远程调节导叶开度,控制水流量,进而调节发电功率;对于发电机,可远程控制励磁电流,调节电压和无功功率;对于开关设备,可远程进行分合闸操作。自动控制模式下,通过预设的水位 - 发电功率关系曲线、设备运行参数阈值等条件,系统自动控制设备运行,如在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自动启动水轮机发电。
- 安全预警:预警阈值根据设备运行标准、安全规范等设定。当监测数据超出阈值时,系统通过APP等接口向相关人员手机发送预警消息。
- 数据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例如,通过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水情变化,合理安排发电计划;通过对比不同季节、不同年份的发电数据,找出影响发电效率的因素,为节能降耗提供建议;通过对不同设备的运行数据对比分析,为设备选型提供参考。
四、结论
农村小水电站智慧化建设是提高水电站运行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利用水利监测设备构建信息化系统,能够实现对水电站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提高运行效率、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农村经济发展和清洁能源利用做出更大的贡献。在实施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确保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有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