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有篇文章,叫《八大番位之王》。
有没有看过?
没看过不要紧,这篇文章,正是笔者所写。
此文列名了双周一成、一李,乃及刘、梁、郭及甄子丹,刚好八人,作为香港影坛番位尤其强势的代表人物。
但就有人,拼命“降智”。
姿势感人。
“刘德华出道十年,被称‘五大巨星’之一,梁朝伟出道十年,晋级影帝,郭富城出道十年,在双周一成的高压之下,强夺香港年冠。”
“三人各自崛起之后,合作次数极少,刘郭二人,迄今仍在大银幕上。”
“梁朝伟可以给郭富城做二番,但绝不乐意给刘德华做二番,刘德华可以给梁朝伟做二番,但绝不愿意给郭富城做二番,郭富城与刘德华并辔于天王年代,一路争锋,绝无可能给刘德华做二番。”
除了前面那句“不分轩轾”之外,这三句话,就是笔者对三人崛起和番位之论的“三段式”概要,应该不难懂。
但有些评论,让人瞠目结舌。
“《中环英雄》、《反斗马骝》,梁朝伟一番刘德华二番;《九一神雕侠侣》、《五亿探长雷洛传2父子情仇》、《真假威龙》,郭富城一番刘德华二番,是这样吗,唐泪?”
“小朋友……网络不好要缴费,郭给刘作配多少部了……”
“郭富城给刘德华做过好几次配角吧?雷洛,神雕侠侣,真假威龙。”
“刘天王和郭天王合作过三部电影好吗……”
类似言论很多,摘录仅冰山一角。
有没有辩论必要?
此时此刻,笔者脑子里有一句话在回荡,“不要试图和一个愚蠢的人去争辩,他会把你拉低到他的水平,然后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你。”
现在当然不只是一个,而是一群。
所以只笑笑,看看。
但言论底下,其实有可见者。
步入九十年代,刘德华已经可以追随在双周一成、一李身后,有“五大巨星”之称。
这是建立在港台及东南亚票房的基础之上。
以彼时而论,不要说刚刚出道的郭富城,就连出道已经有五、六年的梁朝伟,即便曾经与刘德华并称“无线五虎”,但在大银幕上,遇上刘德华,肯定是做配角或者二番男主的待遇。
这就是上述言论的合理性基础。
但事情总在变化。
很快,梁朝伟就开始,拿奖拿到手软。
尤其是凭《花样年华》晋级国际影帝之后,威名更是无匹,再以一部《无间道》,抹平了早前与刘德华在商业电影领域的差距,开始“并驾齐驱”。
及后走势,似乎更有过之。
《金手指》一片,虽则品质崩塌、众说纷纭,但更像梁刘二人的影坛写照。
恰如笔者上言那句,“梁朝伟可以给郭富城做二番,但绝不乐意给刘德华做二番,而刘德华可以给梁朝伟做二番。”
至于这句话的后半段,则要留给郭富城。
情由既简单又复杂。
郭富城本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就已崛起。
新世纪彼时,不考虑双周一成、一李这四位,刘、梁、郭、郑,当真就可称香港影坛的“四大天骄”。
从《风云雄霸天下》、《暗战》、《中华英雄》,到《决战紫禁之巅》、《东京攻略》、《雷霆战警》和《孤男寡女》,就是力证。
然而,随着香港电影的衰落,如郭富城和郑伊健这样的“后浪”,就表现出来履历、人望和资源等底蕴层面的不足。
所以郭富城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抛弃商业,打磨演技。
坦白说,这条路九死一生。
一则,演技这个东西,不是拍的多,就能高明,更不是你想要,就能有,二则,偶像演员但凡输掉了商业票房,下场很可能比落魄的实力派演员更为凄惨,因为配角都轮不到你。
但先有《三岔口》、《父子》,后有《C+侦探》、《白银帝国》和《杀人犯》,再有《最爱》、《浮城大亨》、《寒战》,以及《踏血寻梅》、《道士下山》、《寒战2》、《破·局》、《无双》、《麦路人》、《秘密访客》和《临时劫案》、《九龙城寨之围城》。
他竟然当真出头。
刘郭。
似乎是宿命中的“港娱”双雄。
谁高谁低不说,从歌坛到影坛,二人一路“拼杀”不停,这场竞逐的烈度、持续性和影响力,放眼整个娱乐圈,或都找不出来第二例。
相互来讲,或也彼此欣赏,但都不甘居后。
尤其当下影坛。
比他们更早的一批演员,垂垂老矣,几近息影,同时代,没有人能“大”过他们,任何后来者,无论实力、能力还是知名度,都该安分点。
他们就是硕果仅存的豪雄。
所以笔者又讲,“二人相互都不乐意,给对方做二番。”
这也是人之常情。
当下此时。
港影之寒,直若千里冰封。
谁尚可飞龙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