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躺平”一词常常被年轻人挂在嘴边。

从字面意思来看,“躺平”指的就是“瘫倒在地”,延申为不再热血沸腾、渴求成功了。

他们不再热衷于升职、加班、买房、买车,而是主动走向社会的边缘。



“躺平族”的生活态度,就是“不作为、不反抗、不努力”。在被困难打倒之前,就主动选择“一躺了之”。

实际上,“躺平”实际上选择的是一种低欲望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说,当选择“躺平”时,虽然可能挣得少了,但日常的花销也减少了。

在日本,就有这样一位“躺平仙人”。躺平20年,竟然攒下了974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为452.23万元(1月24日最新汇率)。

那么,他究竟是怎样做到的呢?

只吃米饭配咸菜,鸡蛋都是奢侈品

“躺平仙人”的生活方式,并非主动选择,而是被迫走上的一条道路。

原来,“躺平仙人”毕业的那年,刚好赶上了日本的“就业冰河时期(1993-2003年)”。



当时大学生的就业率,最低甚至达到了55.1%。也就是说,刚毕业的两个大学生之中,其中就有一个找不到工作。

面临如此严峻的就业环境,“躺平仙人”在投了上千份简历之后,终于被一家公司录用。

然而,噩梦才刚刚开始。由于是公司的新人,“躺平仙人”每天都要提前去公司把前辈们的桌子整理干净。

下班之后,只要老板不走,无论有没有完成工作都要继续加班,且没有加班费。



更令人气愤的是,老板强制公司的每个人在自己的高尔夫球俱乐部办卡消费。

经历了种种之后,“躺平仙人”便决定,无论如何一定要攒够钱然后辞职。

只要省吃俭用,攒下9500万日元,加上父母留下的房子,就能在50岁之前实现混吃等死的日子。

为了攒钱,“躺平仙人”几乎断绝了一切欲望。按照他的规划,想要提前退休,就无法承担起家庭的开销。



于是,“躺平仙人”选择和女友分手。只要可以不工作,就算一辈子单身也没有关系。

为了尽早实现不工作的理想,他租了一个大约1500人民币的单间。

在寸土寸金的日本,这个租金只能租到一个非常狭窄的房子,甚至马桶就在床的旁边。

每天的主食就是米饭配咸菜,甚至有时候仅仅用一粒梅子干配米饭。



就这样日复一日,生活了20年。

终于,他如愿以偿地攒够了9500万日元,开始了不用工作的生活。

低欲望的生存模式

“躺平仙人”的经历,完美地诠释了“低欲望”生存模式,也是日本的“低欲望社会”的真实写照。

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针对日本欲望低迷、经济不振的现象提出了“低欲望社会”的概念;

指的是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之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丧失了物欲、恋爱欲,甚至是性欲。

在日本经历了泡沫经济破灭之后,对那一代日本年轻人的价值观取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0年代日本的“炒房”热,几乎席卷了每个家庭。当泡沫破灭之后,许多孩子目睹了父母的投资失败。

他们从小到大听到的新闻,不是“破产”就是“负债”。

1995年大阪地震之后,在天灾的加持之下,日本经济陷入了长久的不景气之中。



受到直接冲击的,便是每年从高校毕业的大批应届生。“躺平仙人”并非个例,而是许多找到正式工作的毕业生的真实生活写照。

而另一部分没有找到正式工作的日本人,便成了“飞特族(Freeter)”。

“飞特(Freeter)”是英文自由“Free”和德文工人“Arbeiter”的复合字,特指那些工作一会赚到一些钱,有辞职去玩,玩够了又继续找工作的人。



一般来说,“飞特”拥有弹性的工作制,是许多年轻人都热衷的自由的生活方式。

还有一部分对求职丧失信心的年轻人,他们则选择回家啃老,成了“家里蹲”一族。

这些年轻人的共同的特点,便是都选择了一种仅满足最低衣食住行需求的低欲望生存模式。

总而言之,“躺平仙人”的生活方式,其实是日本经济低迷时代在个人身上的缩影。



网友对日本“躺平仙人”的生活方式态度不一。有人认为,这种饮食方式,迟早要把挣的钱都还给医院。

也有人持赞同意见,如果能攒够钱早日退休,吃点苦不算什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