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节档电影在开播之前被寄予了厚望,许多人还称其为”史上最强的春节档“。

各大影片在票房和口碑上展开激烈角逐,开播之后,才看清这些豪华阵容下面的实际内容。



唯一一部备受好评的,只有历时五年精雕细琢的《哪吒之魔重闹海》。

其他电影相形见绌,未能实现预期的竞争力,三大票房惨案,于适一人就占了两部。



1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哪吒》,这部影片在票房上遥遥领先,以高质量的制作和出色的剧情获得了观众的高度评价,堪称这一档期的亮点之一。

《唐探》虽然也表现不错,稳居票房第二,但与《哪吒》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作为一部合家欢类型的电影,它的表现属于是中规中矩。



相比之下,乌尔善导演的《封神第二部》无疑让许多原本期待这部电影的观众大失所望。

尽管前作积累了一定的粉丝基础,但第二部的剧情、特效和节奏处理都显得力不从心,未能满足观众的期待,口碑和票房双双下滑。



此外,《蛟龙行动》在早期的点映中便出现了口碑翻车,未能挽回市场的兴趣。

这一切充分印证了一个道理。

只有好口碑才能支撑好票房,而口碑差的电影最终只能吞下惨淡的票房成绩。



观众如今变得更加理性,尤其在票价日益攀升的情况下,谁也不愿浪费钱去看一部烂片。

尽管一些电影方可能寄希望于明星效应或流量营销,但最终观众选择的是质量和内容,而非单纯的热度和流量。

比如,《射雕》尽管在预售阶段看起来不错,但一旦电影在口碑上出现问题,观众的选择就会发生变化。



网络上也不乏一些电影投资者或制作方的声音,抱怨电影票房不尽人意,投资巨大却收回有限。

从目前的票房走势和口碑反馈来看,这些电影注定难以盈利,损失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一步扩大。



2

《封神第二部》在上映之初,本应继承前作的成功,并延续其票房和口碑的辉煌。

然而,导演乌尔善的创作决策却使得这部制作成本高达7亿的影片,最终未能达到预期。



影片的特效粗糙,剧情缺乏严密的逻辑,与其高昂的制作成本形成对比,使得人们不禁开始质疑,这7亿究竟花到了哪里。

在《封神第二部》中,黄渤虽然是名义上的男主角,但他在影片中的存在感几乎为零。



影片的失败不仅意味着乌尔善雄心勃勃的“封神宇宙”计划遭遇重创,连《封神三》的拍摄都面临着烂尾的风险。

观众的反馈就是最直接的证明,一位观众在观看影片时对于姬发迟迟未能将刀捅进闻太师体内的场景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并在影院中忍不住低声吐槽:

“要不你先把刀捅进去呢!”



影片中充斥着大量令人不禁想要吐槽的槽点,这种创作的断层感和情感的割裂感,令观众的期待彻底破灭。

尽管如此,这部电影并非完全没有可取之处。



尤其是在开篇的巨人进城场景中,宏大的场面和震撼的视觉效果令人眼前一亮。

闻太师的角色展现了足够的威慑力,而邓婵玉这一角色的设计,她的帅气和飒爽气质使得她成为影片中的亮点之一,且她的角色弧光也较为出色,是影片中少数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



除此之外,影片中的打戏相对精彩,节奏紧凑,远不像一些古装剧那样拖沓冗长,给人以一定的视觉冲击力。

然而,遗憾的是,这些优点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惊艳的特效和宏大的场面仅仅出现在影片的前五分之一部分,随后的部分则显得乏善可陈,未能保持高水准的创作质量。



邓婵玉与姬发之间的“几擒几纵”戏码也显得有些突兀,反而削弱了角色的魅力和影片的整体表现。

《封神第二部》本应是继承前作成功的力作,但却因导演对细节的忽视、节奏的把控失误以及特效和剧情的严重割裂,导致了电影的失败。



3

《蛟龙行动》作为一部投资高达10亿的重磅大片,被寄予厚望。

但这部电影也不如片方的预期,反而成为一颗“亏损核弹”。



相比前作《红海行动》所取得的36亿票房佳绩和豆瓣8.2的高分,《蛟龙行动》显然没能复制成功经验。

影片的根本问题并不在于制作成本,而是剧本上的硬伤,使其在竞争激烈的春节档中失去了吸引力。



影片的剧情设计缺乏新意,一些陈旧的情节安排让人感到突兀,难以引起共鸣。

例如,领导吹口琴鼓舞士气的桥段放在2025年的战争题材电影中,显得格外生硬,甚至有些脱离现实。

这种老套的表达方式未能营造应有的紧张氛围,反而影响了整体叙事的节奏。



尽管影片在动作戏方面的投入巨大,但海底环境昏暗,视觉体验远未达到预期,甚至让部分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感到疲惫,缺乏沉浸感。

导演林超贤一向以擅长动作戏见长,而对于文戏的掌控却较为薄弱。

在这部影片中,他选择大幅削减文戏,希望通过更紧凑的节奏增强观影体验。



然而,这种极端处理方式反而让剧情显得单薄,人物塑造流于表面,缺乏深度,使观众难以对角色产生共鸣。

因此,电影的整体观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票房也未能达到预期。

截至目前,《蛟龙行动》的票房也不如预期,怕是要损失惨重了。



不过,它也有一定的亮点,比如,在深海环境的视觉特效呈现上较为出色,潜艇作战场面的紧张感也得到了不错的营造。

相比于同档期的《封神第二部》,其完成度相对更高,没有出现影响整体观感的硬伤。



一些观众在观看了《封神第二部》后,再来看《蛟龙行动》,甚至觉得后者在视觉效果、紧张氛围的营造方面更加突出。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封神第二部》的失败,与其说是输给了市场,不如说是输给了自身的短板和未能兑现的观众期待。



这种现象给所有电影制作方和投资者敲响了警钟。

在电影市场中,流量并非万能,真正打动观众的是电影的质量和创意。

如果仅仅依靠明星效应或高投入来吸引观众,忽视了影片本身的打磨和细节,最终的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相比之下,《哪吒》的成功正是得益于其五年多的精心制作和团队的坚持不懈,创作团队没有投机取巧,而是全力以赴,最终赢得了市场的回报。

对于那些口碑票房惨败的电影而言,这种结果并不冤枉。



电影制作的用心与否,观众是能够看得出来的。倘若不愿意投入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打磨电影,最终的失败也是不可避免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