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晚,岳云鹏第八次站上舞台,结果被观众当场“打脸”。
当他说“大家对我有啥建议”时,台下大哥一句“建议你别上春晚了”直接冲上热搜。
有网友评论:这事儿闹的,简直比他的相声还好笑。
八年了,还是那几招
说实话,岳云鹏的春晚相声,就像你家过年必吃的剩菜——每年热一热,味道越来越淡。
2015年《我忍不了》靠“五环之歌”强行洗脑;
2023年《我的变变变》直接变出烧鸡,把魔术玩成食堂打饭;
2025年《我们一起说相声》更绝,直接问观众:“你们说我说点啥?”
岳云鹏的相声水平如何,很难下定论。
论传统相声的功底,小岳岳离德云“弃徒”曹云金,还是有些差距。
可是不能否认,被德云社队友盖章认定的耍贱卖萌也是一种新的风格。
但如果非要把春晚相声节目效果差都怪到岳云鹏身上,那也不公平。
毕竟相声这东西,小剧场演出恰恰好,春晚这种大舞台,效果本就差强人意。
如果底蕴不够强,很容易就把“包袱”演成翻车。
这也是为什么春晚自从姜昆、唐杰忠、冯巩、牛群这批老演员淡出后,就很难再有惊喜出现。
观众为啥不买账了?
说白了,大家不是针对岳云鹏,是实在受不了“春晚风格”了:
1. 喜剧非要煽情
“我的天呐”、“五环之歌”这些梗,就像嚼了八年的口香糖,早没味儿了。
现在年轻人刷的都是脱口秀自黑、漫才无厘头,谁还吃这套?
而且这些年,喜剧节目演到最后,总喜欢用“悲情”来结尾,好像不这样就显得“不高级”。
相声这种靠“甩包袱”逗笑观众的形式,强行煽情,就显得很尴尬。
2. 节目非得正能量
好的节目有没有,当然有!
张康、贾旭明讥讽现实的相声,看的人冷汗直流,网友直呼“胆子太大”!
李川油腻的霸总表演,哪一次不把观众逗的人仰马翻。
然而,春晚不仅仅是一场表演,还是一场“正能量”的展示,很多叫好叫座的作品注定不受导演组的欢迎。
3. 审美升级
人一旦吃的太饱了,精神需求就旺盛起来。
以前过年,看春晚是为数不多的娱乐选择。
如今呢, 当网友把《甄嬛传》和林妹妹玩出了花,抖音博主三句话一个神反转,春晚相声还在说“我是他爸爸”这种伦理梗,属实有点代沟了。
背后藏着三大真相
这事儿不能全怪岳云鹏,根本问题是春晚的“安全套路”玩脱了:
1. 不出错就是正确
对于春晚来说,好不好看是其次,播出不出问题,才是最优解。
对于相声来说,别管你喜不喜欢德云社,老郭的弟子们已经是为数不多的选择了。
尤其是小岳岳,经过了几年的历练,春晚舞台已经是驾轻就熟。
可能出不了彩,起码出错的概率非常小。
德云社和春晚的关系,就像你家门口开了十年的早餐店——不好吃但熟悉。
反正除夕夜观众忙着抢红包,真没人在意相声好不好笑。
2. 挨骂也是流量
节目越尬热搜越多,这年头黑红也是红。
你看今年#观众建议岳云鹏别上了#又爆了,这热度比认真说段子来得快多了。
反正小岳岳的名气,已经不需要用春晚去做加持,骂不骂,都不影响他是如今的德云第一人。
3. 创新?不敢不敢
比起冒险用新人,导演组宁可让岳云鹏说老段子。
毕竟脱口秀可能踩雷,小品容易煽情过头,只有德云社的相声“安全无害”——虽然也没人笑。
说白了,大家不是讨厌岳云鹏,是烦透了没有含金量的“霸屏特权”。
就像你妈逼你穿秋裤,穿一年是温暖,穿八年就是酷刑了。
以前,人们年年盼着春晚看到赵本山,而小岳岳却沦落到被“当众”吐槽的地步。
尽管这也只是一个包袱,却无比的现实。
结语-春晚该醒醒了
当“不出错”成了最高标准,春晚就成了大型才艺汇报演出——演员完成任务,观众配合鼓掌,最后集体假装其乐融融。
如果说,七八十年代的春晚,还是一场其乐融融的“合家欢”。
那么如今的春晚就是一道“好看不好吃”的杂烩拼盘。
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好笑的是,整整五个多小时的演出,好像只有节目最后的《难忘今宵》没有人吐槽。
说句大实话:
岳云鹏还能上几年春晚不重要,重要的是春晚敢不敢“接接地气”。
别再动不动就升华,没事就唱赞歌,多搞点老百姓爱看的,也拯救一下春晚导演组的审美。
毕竟,这个时代最残忍的惩罚,不是被骂,而是被无视。
就像现在年轻人宁愿刷手机吐槽春晚,也不愿抬头看屏幕多一眼。
至于岳云鹏,虽然春晚相声糊了,却在春节档电影里挺直了一把腰杆子。
《唐探1900》里,他把费洋古这个角色演活了,一句“救中国”生生把一个喜剧角色搞得观众热血沸腾。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小岳岳没亏!
感谢您的阅读,期待您的留言和分享,让我们共同探讨这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