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2025年的开头对于塞尔维亚的人民来说,或许是悲伤的。

新年刚刚来到,塞尔维亚的石油工业公司,便收到了美国全面制裁的消息。



被制裁的石油公司NIS是塞尔维亚最大的能源企业,一旦被制裁塞尔维亚将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美国在四处制裁的时候,中国的援手早已伸向这些需要帮助的国家。



仅一年的时间,中国便让西方媒体断言的死亡之城起死回生,不仅助其扭亏为盈,还让它持续发展,有望拿下欧洲第一。

艰难开局

往年提起中企援助大多想到的都是中亚国家,欧洲国家在我们的直观印象内,是发达的、先进的形象。

但是塞尔维亚不一样,它是实打实的富人区的末班车。



塞尔维亚地处于巴尔干半岛的中心位置,是个内陆国家,他的前身是1991年解体的南斯拉夫。

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塞尔维亚虽然继承了南斯拉夫大部分的政治遗产,但同时也继承了相当一部分的政治冲突,可以说国家自建国开始,就是高难度的开局。

作为一个内陆国,塞尔维亚的自然资源是他们破局的关键。



早在南斯拉夫时期,当时的政府就一直努力推动能源的改革和创新试图拉动当地经济,但成效甚微。

时至今日,塞尔维亚政府也遵循着当时的老路子来为自己谋求一线生机,铜,就是塞尔维亚能抓住的救命稻草。

难以生存

早在1902年,还是南斯拉夫时期的塞尔维亚地区,就发现了大量铜矿资源。



依靠着发现的铜矿资源,南斯拉夫政府成立了博尔铜矿公司,企业也有过辉煌时期,最高时公司总计有两万余名员工,产业遍布南斯拉夫全国,是当时的欧洲第一,被称为欧洲工业的璀璨明珠。

明珠虽耀眼,但是要是一直处于灰烬中,也将黯淡无光。

在战争的炮火中,博尔铜矿成为了北约轰炸的主要目标,自此这座开采历史近百年的铜矿迎来了长达二十余年的至暗时刻。



因为轰炸造成的破坏,许多开采设备受损严重,先进的设备多为进口,但塞尔维亚在部分国家的针对下难以采购到相关的零部件。

很大一部分的设备就此闲置,铜矿开采量也直线下降。

开采量下降就会导致收益下降,收益下降就更难以维修或采购新的设备,塞尔维亚铜矿就此陷入了死循环中。



但塞尔维亚人民没想到的是,这还不是最过分的。

自己开采困难,塞尔维亚政府便想将“铜矿外包”出去,将开采权交付于更有实力的国家,赚的少总比没得赚要好,合作共赢也能是一条出路。

资源作为重要的资产,塞尔维亚此举吸引了不少国家寻求合作,最终德国和法国的两家企业赢得了机会。



本以为事情会开始一路向好,但资本的冷血永无下限。

外资企业进入后,将主要目标放在了高品质易开采的资源上,开开心心挖了十多年,看着挖的差不多了,这“高级羊毛”快薅完了,随便找了个由头终止了合作,美其名曰将铜矿还给塞尔维亚。

面对一座开采的破破烂烂,好东西都已经被拿走的铜矿,自己更是没有能力继续开采,塞尔维亚如受重创。

这样的铜矿又有谁还会愿意接手呢?



在塞尔维亚面对困境时,造成困境的西方资本不仅没有保持沉默,还在媒体上大肆宣扬,塞尔维亚铜矿没有希望了,博尔会跟着铜矿一起销声匿迹,变成死亡之城。

好在,绝处逢生,塞尔维亚迎来了自己真正的伙伴,也是博尔铜矿真正的救星,中国。

绝处逢生

中国接手博尔铜矿的缘由还要回溯到2016年。

除了博尔铜矿这个百年企业外,塞尔维亚还拥有另外一座百年企业,斯梅戴雷沃钢厂。



斯梅戴雷沃钢厂成立于1913年,在进入21世纪后,也面临着连年的亏损。

正巧中国在布局一带一路建设,受国家项目的号召,中国河钢集团在2016年决定收购已经连续亏损七年的斯梅戴雷沃钢厂。

河钢集团接手时,斯梅戴雷沃钢厂不是卖不出去东西这么简单的问题,从员工、设备、环保、技术等各个芳方面,斯梅戴雷沃钢厂都全面落后,像个暮年的老者,死气沉沉。



河钢集团首先淘汰了老旧设备,引入先进设备,完成了能源消耗的降低与产能提高两大难点,成本下降了但是产能上来了,斯梅戴雷沃钢厂的产品在国际的竞争力直线上升。

完成基础建设后,河钢集团加强了管理体系,使团队的配合效率得到了提升。

在生产之余,中企还稳抓了一把环境保护,将钢厂污染降到了欧盟标准之下,妥妥的绿色企业。



仅2016年当年,斯梅戴雷沃钢厂的生产就在河钢集团的帮助下,完成了产量近3倍的提升,保住了全厂5000余名工人的饭碗,带动了2万人的就业。

正是有斯梅戴雷沃钢厂优绩在前,博尔铜矿面临的困境也和斯梅戴雷沃钢厂大同小异,塞尔维亚知道,最佳的合作人选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飞速发展

在塞尔维亚和中国企业双向的奔赴中,2018年12月中国紫金矿业,以3.5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了博尔矿业63%的股份。



别看股份多,紫金矿业同时承担了博尔矿业2亿美元的债务,又给钱又出力又分钱还还债,中国这事干的真是没话说。

与斯梅戴雷沃钢厂一样,中国开始一项一项解决这座百年铜矿的难题。

更换设备自是不必说,但是博尔铜矿与斯梅戴雷沃钢厂不一样的是,钢厂的主要问题是产量低,但是博尔铜矿已探明的储量还很丰富,品质不高是它最大的难题。



因此,紫金矿业在发展博尔铜矿时的主要目标,是利用自主研发的技术提高产品品质,让其产品能在市场上获得销路。

事实证明,塞尔维亚选择我们和紫金矿业提升品质的决定都是正确的。

中企接手仅半年,博尔铜矿就扭亏为盈,成为了当地的支柱产业!

傲人成果

2021年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视察博尔铜矿时表示:“我们感谢来自中国的合作伙伴。”

这句感谢,不光是感谢紫金矿业扭亏为盈的壮举。



从个人的方面来说,紫金矿业接手时,没有嫌弃博尔铜矿当时遗留的4000余名员工,而是对进行他们全面的培训,让他们及其身后的家庭得以维系。

博尔铜矿的员工工资超过了当地平均60%,让他们过上了正常甚至是优渥的生活。

从环保方面来看,由于之前的技术落后,博尔地区因采矿漫天扬尘,城市灰蒙蒙的一片,空气中都是烧焦的味道。



紫金矿业让整治废渣废气,技术手段实时监控,完成矿区绿化306万平方米,种植树苗48万株,博尔市由灰变绿。

从国家方面来说,因为紫金矿业的扶持与发展,博尔铜矿成功支撑住了当地经济,让塞尔维亚顺利躲过通货膨胀的危机,保持住了国家的安宁与稳定。

在紫金矿业取得成功之前,很多媒体污蔑中国,说当地癌症发病率提升,就是因为中国会在生产时使用化学物质,企图污名化中国破坏两国合作关系。



但这些谣言都因实际成果不攻自破了。

中国给当地带来的,是繁荣、是和平、是环保,与之前的合作国家形成了天壤之别。

共创未来

因为合作顺利发展,紫金矿业出资4.74亿美元在2018年继续收购了当地的丘卡卢·佩吉铜金矿。

两座矿产相距不过5公里,紫金矿业方便管理的同时还能联合生产,完成产品升级。



塞尔维亚大学生走进佩吉铜金矿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2022年,博尔铜矿产铜22万吨,丘卡卢·佩吉铜金矿产金8吨,成为塞尔维亚第一出口创汇大户,塞尔维亚也正式成为欧洲第二大铜生产国。

在后续的探测中,令人惊喜的发现,博尔铜矿和丘卡卢·佩吉铜金矿都还有无限潜力,再开采一百年都不是问题。

2023年,中方追加投资38.11亿美元用于铜矿和金矿的扩大生产。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视察

得益于两国在自然资源方面的紧密合作,在过去的十年间,中国和塞尔维亚的贸易总额增涨了近十倍,我国从塞尔维亚的进口额也增长了16.82倍

中塞双方也自信表示,要在可预见的期限内,让博尔铜矿重回1902年的巅峰,重新登上欧洲第一的宝座。

很难想象,国际局势混乱的现在,塞尔维亚一个夹缝中生存的小国要如何在大国之间周旋生存。

好在,中塞的友好合作让中国成为了塞尔维亚的底气。



在未来,中国会因与塞尔维亚的合作收获更多价格合理品质放心的矿产产品,塞尔维亚也将因为中国强有力的支撑继续勇敢面对来自西方资本的制裁。

我们都相信,中塞友谊将会随着铜、钢、金三产业的发展持续稳固,中国和塞尔维亚双方都会是未来彼此值得信任的伙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