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间骤然掀起的“关税战”,已经让欧盟高层集体生出了“山雨欲来”的危机感。虽说特朗普首轮关税,并未把欧盟当成目标,但考虑到美国新总统此前多次就经贸问题指责欧盟,以及他对盟友一贯的苛刻态度,相信这只是时间问题。

在这种大背景下,欧洲对华鹰派的代表人物,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对中国也开始缓和口风,措辞更是从未如此的客气。


【欧盟对华鹰派的代表人物冯德莱恩,也开始寻求改善中欧关系】


在紧急召开的欧盟高级别会议上,冯德莱恩告诉其他领导人,在“超越竞争和交易”的地缘政治时代,欧盟依然有空间深化与中国的经贸合作,甚至是达成协议。

她还强调,中欧关系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重要的关系之一”,今年将是“紧张的一年”。

外界注意到,这已经是冯德莱恩半个月内第二次对中欧合作释放积极信号。要知道,过去4年来,冯德莱恩以职务之便,引导欧盟对华政策走上了一条更加偏激的道路,率先炒作中欧经贸“去风险化”,并就俄乌冲突持续对中国施压。

另外,欧盟对华电动车关税,背后同样是冯德莱恩在推波助澜。


【欧盟既然要为美欧经贸争端做准备,就必须对中国缓和口风】


但即便鹰派如她,也开始对中欧合作释放积极信号,这足以说明,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确实让欧盟提心吊胆。特朗普自己都说,鉴于美欧经贸中的巨大逆差,他“肯定会对欧盟增收关税”。

要知道特朗普上个任期,欧盟就曾被他的关税政策打得措手不及,当时用来反制美国的关税,一直保留到现在,只是在拜登政府时期被冻结起来了而已。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关税都是仓促间制定,对美国的效果十分有限,欧盟急需更有震慑力的举措。

虽然他们已经准备了一长串报复清单,但报复不是主要目的,关键是如何通过合理反制,推动美欧坐上谈判桌。欧盟也没有与美国打持久战的底气和信心,也不希望因此伤了美欧之间的“和气”。


【特朗普对欧盟加征关税,只是时间问题】


说是要谈判,但一个问题摆在面前,特朗普就职已经是半个月前的事情了,然而欧盟尚未与美国新总统在经贸层面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一个重要原因,是特朗普内阁里负责相关事务的官员,仍然在参议院排队,等待国会确认自己的提名。

这就导致,欧盟即便想和特朗普政府沟通,也找不到对象。欧盟倒是能等,可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主打的就是出其不意,不会等到这些人各就各位。

而且特朗普上来之后,美欧跨大西洋同盟关系面临变数。我们之前讲,在中美关系中,拜登时期建立起来的那些沟通渠道,都要面临大洗牌。

美欧关系这边也是差不多的道理,特朗普对前任的“全球同盟战略”嗤之以鼻,坚决主张“美国优先”,在这种孤立主义的逻辑体系下,欧盟只有先把之前占美国的便宜吐出来,然后美欧才能继续做盟友。


【拜登时期,冯德莱恩的对华鹰派立场十分吃香】


所以不管欧盟愿意与否,他们都需要制定美欧关税战的应急预案了。而中国对美国的最新反制,也给欧洲做了个很好的示范。

只是示范归示范,欧盟与中国的情况不同,与美国的外交关系结构也不同,欧盟与其说参考中国的经验,倒不如说是想在地缘经济层面与中国合纵连横,共同应对与美国的关税争端。这就要求欧盟必须采取积极行动,改善中欧关系。

至于与中国那些所谓的“经贸争端”,这时候对欧盟而言,优先级已经不算突出了,当务之急是推动中欧关系尽快解冻,继续对中国卖弄强硬,只会让欧盟错过应对美国关税的黄金窗口。

早在上个月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冯德莱恩就承认,特朗普上台,是欧洲与中国接触,深化双边关系、扩大经贸合作的机会。


【欧盟贸易专员表示,美欧仍然能在对华政策上进行协调】


而她的最新表态,也是基于这一点展开,并明确谈到了中欧“达成协议”的可能性,虽然没有说明具体内容,但结合最近中欧关系的动向,我们不难猜测,大概率和近期的经贸争端有关。何况以欧盟现在的情况来讲,同时与中美打贸易战,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不过我们也知道,欧盟的对外政策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对美欧之间可能的关税战提心吊胆,另一方面,仍然希望讨好特朗普,费尽心思地寻找美国能看得上的筹码。

特朗普在最后关头,决定将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关税缓和一个月,这让部分欧盟高层生出了侥幸心理,觉得自己未必不能如法炮制,而且比起加拿大和墨西哥,欧盟也算是“家大业大”,手上有更多的牌可打。

欧盟贸易专员就讲,尽管中欧经贸还有扩大空间,但欧盟委员会依然希望,能与特朗普在对华政策上进行协调。也就是说,在必要的时候,中欧关系,可以被欧盟拿来与特朗普讨价还价。这种自以为是的灵活身段,恰恰是欧盟外交政策的局限性所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