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提起莫斯科,各位都知道它是座“巨无霸”级的城市吧!不过您知道它是如何成为如今俄罗斯心脏的?别看今天莫斯科牛气冲天,这里可经历过翻天覆地的变迁!

公元1147年,莫斯科还是一片小村落,靠一座木城墙发家,周边猎人渔民零散居住。时光穿越,彼得大帝在1712年挥挥手另选首都,直让莫斯科人郁闷了一百年。

这座城市承载了帝王的梦想,也见证了大国兴衰的动荡。



从小渔村到木墙城堡:一个地方的奇迹

莫斯科的故事要从1147年说起。当时,王子尤里在一场权力争斗中获得胜利,然后前往一个荒野地带庆功。

眼前这片土地,有河流环绕,视野开阔,尤里望着这片渔猎地,心里突然萌生一个念头——这里应该建座城池!

于是他便下令在此地修筑木质城墙,成为这座城市的第一道防线。可以说,1147年这一年莫斯科正式诞生,成为了历史记录中的一个名字。



虽说是座小木城,但它位置优越,气候宜人,人口渐渐聚集,商人、猎人纷纷在此停驻,带来了生机。只是,作为一座木城,这里还显得寒酸。

幸运的是,丹尼尔接管莫斯科后,决定把它建成一座具备真正政治功能的城市,他以克里姆林宫为核心修建教堂,设立了政务机构,真正意义上奠定了莫斯科的基础。

想象一下这座初期的克里姆林宫,尽管只是用木材构筑,却屹立在河边,有种粗粝的美。周围是新建的宗教场所和商铺,空气中弥漫着木材与新鲜泥土的气息。



在丹尼尔之后,莫斯科更成为兄弟争斗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其家族凭借着高超的手腕,总能站在强者一边,最终为莫斯科赢得了极高的地位。

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莫斯科才算真正走上了成为大国首都的道路。

权力与荣耀:从蒙古统治到“恐怖伊凡”的时代

蒙古人入侵东欧后,莫斯科曾经被纳入其势力范围。可即便如此,他们却从未打算屈服,而是巧借名义获得了在周边地区征税的权力。

莫斯科的王公们没少借着这块牌子积累财富和势力,慢慢地,他们竟然成了最有权力的“代征者”。



到后来,伊凡一世通过巧妙的政治手段,将东正教都主教从基辅迁至莫斯科,这让莫斯科成为宗教的中心,进一步支撑了政治地位。

不过,真正改变莫斯科命运的,还是那位“雷帝”伊凡四世。这位以手段狠辣闻名,被称为“恐怖伊凡”。

在他之前,莫斯科的建筑还是木质的,但他决定全面改用石材,将克里姆林宫变成一座坚不可摧的石头要塞。



他还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成功地将莫斯科公国的领土扩展了六倍之多。更重要的是,伊凡四世通过他不可一世的军事征服,让莫斯科成为俄罗斯沙皇国的核心。

这位“恐怖伊凡”实在是一个极具戏剧性的统治者。他在圣母升天大教堂加冕时,整个城市都被他带来的巨大变化震撼。天色阴沉,钟声悠悠传来,象征着王权的镶金皇冠在烛光中熠熠生辉。

伊凡冷冷地注视着大臣和臣民,彷佛在昭告天下,这座城市从此之后是他的,任何敢于违背他的人,都将为之付出代价。



而随着伊凡的崛起,莫斯科从一个宗教与权力的集合地带,一跃成为了沙皇国的核心。此时的莫斯科不仅是权力的象征,还逐渐成为了奢华的代表。

为了彰显威严,伊凡三世和他的后代们将克里姆林宫的城墙重新涂成鲜艳的红色,配上金色的洋葱头圆顶,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再加上不断扩大的城墙,莫斯科的豪华与尊严在此刻到达顶峰。

从盛极到衰:迁都圣彼得堡与莫斯科的百年沉寂

彼得大帝,俄罗斯历史上最具开创性的人物之一。他一生中最大的愿望,就是将俄罗斯带入欧洲的行列。



在他的构想中,莫斯科这座沉重且带有东方风格的城市显得过于落伍,不足以代表新生的俄罗斯。于是决定迁都到一座更为现代、开放的城市。

在1712年,靠近波罗的海的新城市圣彼得堡变成了新的首都。莫斯科的地位虽然未被完全取代,但它的辉煌显然受到了冷遇。

此后的百年间,它仿佛被封印在历史之中,失去了往日的繁荣。好在,宗教中心地位依然不变,每当有皇帝加冕,莫斯科的大教堂依然是举行仪式的唯一选择。



尽管衰败,但莫斯科并未停滞不前。19世纪初期,城市里逐渐开始铺设道路、装设煤气路灯以及地下水管工程。

1841年,随着圣瓦西里大教堂的修建,象征着莫斯科的奢华再度被唤醒,如同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尤其是红场的存在,让这座城市保留了许多往日的风采。

那一年的一个春日,莫斯科的天空略显阴沉,教堂的洋葱头顶在灰暗中显得更加绚丽,仿佛在向世人宣告,尽管已非首都,但莫斯科从未停止过闪耀。

这座教堂,如今已成为整个国家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被世界各地的游客争相拍照留念。



重获新生:革命之后,克里姆林宫的再度辉煌

时间来到了1918年,历史的车轮再度转向。经历了1917年十月革命后,沙皇的时代终结,新政权宣布首都的地位重新回归莫斯科。

此后,莫斯科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新的建筑、广场和纪念碑层出不穷。克里姆林宫不仅成为政治中枢,也成了一个展示苏联力量的象征。

克里姆林宫广场上,中央大剧院被修缮一新,古典与现代风格的建筑相互交融,令人惊叹。普希金博物馆等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展现了艺术之美。



尤其是胜利日的阅兵仪式,更成为莫斯科新的标志性活动。每年的5月9日,克里姆林宫外,坦克、大炮和士兵队伍在红场上列队,总统在检阅台上发表讲话,场面震撼且庄重。

参考资料:

莫斯科:寻找曾经的记忆.长寿.2018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