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里说:“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无论你怎样夸奖今年春节档电影的繁花似锦,我只想说,绝大多数电影,都有一股浓浓的“爹味”。

中国观众正在变化,他们渴望真实,渴望真诚。而导演却依旧沉浸在“宏大叙事”、“教化人心”的使命中无法自拔。

我仅仅想看一些精彩的武打戏,你非要给我絮絮叨叨讲“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PART.1

“主旋律”人手一套

都成大家的护身符了吗?


平心而论,从讲故事、特效等等角度,2025年的春节档电影,品质都很不错。唯一的毛病,是老毛病:好为人师。

总喜欢在电影中讲大道理,充当教科书或者老师的角色,给亿万观众上一课。谁说春节期间停课?电影院里天天都在上课:

孩子们需要学会如何成长(别叛逆)。

年轻人需要学会感恩(别太张扬)。

中年人需要学会家国情怀(别老想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

老年人呢?老年人很少进电影院了,不学习也罢。

沸腾君给大家敲敲黑板,归纳一下春节档各大片的中心思想和微言大义。古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大过年的娱乐也不能忘了提升自我,不能忘了学习,记住如下大道理,对你人生很有好处的:

《蛟龙行动》:1 家国利益与和平使命;2团队协作与牺牲精神;3 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如何处理。4 战斗精神需要传承…………

《射雕英雄传之侠之大者》(更夸张,中心思想都直接进片名了):

1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2 个人成长中要有担当;3 民族大义要放在心间。4 侠义精神永流传。…………

哪吒2》。虽然片子爆火吧,但其中的说教和道理也一抓一大把,毕竟是给孩子看的,下一代的教育比娱乐更重要,寓教于乐看来是导演一直紧紧绷着的一根弦:

1 命运的抗争与自我成长;2 打破偏见与自我认同;3 友情与信任的力量;4 要好好爱爸爸,爱妈妈,家庭与亲情很重要…………

《唐探1900》(这个就更厉害了,活脱脱一部百年历史教科书),核心知识点包括:

爱国主义与挑战霸权,资本压榨和劳工血泪,公平正义与金元黑幕…………

最后说一句,唯一说教味儿不浓的,大概只有《熊出没:重启未来》。终于还是有一部纯粹的“玩儿”的电影,存留在这个市场之中。



PART.2

鸡汤和空头支票再也无法打动年轻人

今年春节档电影火爆,其实是一个特殊现象。

因为整个2024年,电影市场都是一片哀鸿。2024年暑期档、国庆档、贺岁档,相继遇冷。最终,2024年总票房和观影人次定格在425.02亿元、10亿次,在近十年中,仅高于疫情冲击下的2020和2022。

纵观2024国产片票房榜,一个最显眼的数据是:前四名(《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抓娃娃》《第二十条》)无一例外,都是喜剧。

专业声音认为:这是过去十年,都不曾有过的情况,一方面固然是缺少工业大片所致,但更是个明确的讯息:日子实在够苦了,寻开心才是影院存在的最大意义。

今年的春节档,凡是爆火的,都是爽片。

看《哪吒》,就看一个爆裂。看《唐探》,就看一个奇幻。看《封神》,就看一个特效。看《熊出没》,就看一个“疯”。

所有的人,都需要一点点“糖”。导演不要给自己加戏,不要把给糖,变成上课,就能成功。

你真以为大家看《哪吒》是来让孩子学习成长轨迹的么?什么打破偏见,什么抗争命运,都是在扯,但凡你上班上够5年,让你在陈塘关和玉虚宫中选,你肯定选玉虚宫。

大家因为选不了玉虚宫,所以就来看哪吒如何捣毁玉虚宫,仅此而已。这才是电影背后的真实。

观众早已不是小学生,不是韭菜。大多数时候,人们对每部电影都能做出相对公正的评价,大家不再迷信大导演、大明星,转而更关注电影的故事、表达与共鸣。

观众变得更加警惕,往往能够窥出电影的矫饰——设定是否悬浮,爹味是否偏狭,态度是否倨傲,内容是否胡编乱造等。

有共鸣,成为观众的衡量标尺。



《热辣滚烫》为什么火?就因为讲了一个女性自强自立减肥成功的故事吗?

笑话,为什么女性减肥就是自强自立?

传统影视作品,一谈到女性,动不动就要定义一个好母亲、好姐姐、事业女强人。但现在的年轻观众不看这个,他们要看的是真实的女性,为了自己的成长而去努力的女性角色。贾玲能够感动大家,不是因为减肥成功,更不是什么假大空的自我突破,而是因为真实和勇敢。



再比如《抓娃娃》为什么拿了去年的票房冠军?就因为它批判了教育问题么?

没人关心这个。看完电影出来,也没有哪个家长会立刻停了自己孩子的课外补习班吧?

大家爱看,就是这部影片幽默诙谐的叙事手法,轻松的节奏,夸张的动作场面与演员富有层次的表演,在身份错位中营造了强烈的戏剧效果。狂欢的叙事方式,真诚的情感联结,两个内核,足够了。

什么教育体制背后的结构性问题,什么父权对子女控制的批判力度,统统没人买账。

最后,沸腾君要强调,电影都是有教化功能的,有文化输出价值的,这点即使是迪士尼,是奈飞,也都不例外。但输出与教化,是用艺术的手段来讲述的,也就是“润物无声”。

一旦变成教科书的手段,那就是画蛇添足。

电影《哪吒》中,太乙真人指着玉虚宫下的人山人海,说出了一句简单名言:“都是来拜仙的,阐教名扬四海,世人无不向往。”

请大家品品,历史与当下,虚拟与现实,批判与启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