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关税政策生效的最后关头,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立场变了,作为欧盟最为著名的亲美派代表人物,她的对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在谈到中国时,她又做出了什么承诺呢?
据观察者网报道,日前,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威胁,一众欧盟领导人召开了紧急会议,商议应对之法。
而这次会议,再度加剧了美欧之间的裂痕,冯德莱恩在会后表示,要对美国采取“强硬”态度。
显然,对于特朗普的步步紧逼,欧盟方面必须要拿出决心了,随着冯德莱恩的对美立场发生转变,她的对华态度也开始缓和。
冯德莱恩
在谈及对华关系时,冯德莱恩作出了两项承诺,首先她认为,中欧之间大部分贸易都是互利的,双方可以达成协议,甚至可以扩大双方的贸易和投资关系。
要知道,此前冯德莱恩一直以所谓的“去风险化”为由,对着中国泼脏水,抵制中国制造,欧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措施,就是由她牵头发起的。
然而,现在冯德莱恩主动寻求扩大对华贸易,无异于推翻了自己此前对中国的指控,同时,她对中欧协议的期望,也意味着她希望尽快同中方达成一致。
除此之外,冯德莱恩还强调,欧盟必须改变自身的行为方式,哪怕与美国进行艰难的谈判,也要大胆、灵活地参与,平衡与中国这个最重要贸易伙伴的关系。
美欧关税之争
亲美派中坚力量的转向,也能看出当前欧盟内部的纠结,一方面,与美国保持一致,是欧洲的政治方向,但另一方面,特朗普背刺盟友的做法,只会欧洲的经济现状雪上加霜。
在这种情况下,与中国缓和关系,保持贸易积极性,无疑就显得愈发重要了。而且,欧盟方面恐怕也感觉到了,在上届任期里对华失利的特朗普,已经开始将歪心思放在了欧洲身上。
这段时间以来,特朗普不断对欧洲发难,又是要求提高军费,又是为美国商品索要“特权”,再结合加税动作,所透露出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逼迫欧洲对美让利,为美国霸权“输血”。
在这种情况下,唯有中欧联手,欧洲才有希望应对特朗普,因此,冯德莱恩此时改变对华态度,其实也是一种“反向威胁”,暗示美欧之间的争端越盛,欧盟就会愈发靠近中国,借此让特朗普放弃胁迫欧洲。
中欧关系
只不过,现在特朗普心里很清楚,打压中国讨不到好,想要短时间内壮大自身,从盟友身上获取利益是最快的办法。
尽管现在,欧盟的态度看起来变得强硬,但能否落实还要看后续的动作。
至于中欧之间的关系,中方的态度一向很明确,摒弃外部影响,互惠互利才是长远之道,一味将贸易政治化、武器化,只会适得其反。
因此,若冯德莱恩真心想要缓和中欧争端,就要纠正此前的错误做法,引导欧洲正视中国的发展,而不是“端起碗来吃饭,放下碗就砸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