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古典神话与现代动画激情碰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哪吒之魔童闹海》给出了惊艳答案。该影片在春节档强势吸睛,票房一路飘红,更在数字媒介语境下构建起传统文化与当代精神的对话场域,展现出文化基因在现代化转型中的创造性张力。

重塑神话:赋予传统故事新生命力

哪吒的故事作为中国神话体系中极具代表性的篇章,千百年来在民间口口相传,经过无数次的演绎和改编,已然深深烙印在国人的文化记忆之中。哪吒之魔童闹海》带着观众的期待归来,不仅延续了第一部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精良的制作水准,更在精神内核上实现了质的飞跃。这部续作不再局限于个人命运挣扎,而是将视角投向更广阔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完成了一个从“逆天改命”到“守护苍生”的精神蜕变。

该系列影片将哪吒设定为魔丸转世,这一颠覆性的设计打破了哪吒形象中“天生正义”的刻板印象,赋予了角色更为复杂的人性维度。魔丸的身份让哪吒从出生起便遭受世人的误解与排斥,生活在孤独和痛苦之中。这种对命运不公的反抗,是对哪吒故事中叛逆精神的进一步深化,是中华精神力量的具象化。他那句“若前方无路,我就踏出一条路。若天地不容,我就扭转这乾坤!”的呐喊,不仅是角色内心的真实写照,更是对当代人在面对生活困境时自我觉醒的一种激励。


哪吒,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图腾的神话人物,在结合当代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需求,对其蕴含的人性光辉和“普世价值”,进行深度挖掘与再创造后,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符号,更是时代的精神写照。它让古老的神话故事与当代观众的情感产生强烈共鸣,使传统文化在当下社会找到了新的生长点。

精神内核:“不服输”精神的具象叙事

《哪吒之魔童闹海》能直抵观众内心深处,绝非仅靠跌宕剧情与精美视效。影片潜藏着一条深邃的精神脉络,成为撬动观众情感与思考的有力杠杆。

哪吒从出生就被贴上了“魔童”的标签,注定要遭受天劫的惩罚。面对命运的不公和世俗的成见,他没有选择屈服,而是勇敢地与命运抗争。在《哪吒2》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成熟的哪吒形象,这个曾经的叛逆少年,在面对更大的危机时,选择了主动承担起守护陈塘关的责任。从“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个人抗争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担当,这不仅是一个神话人物的丰满与成长,更是当代中国精神的现实写照,它传递着属于这个时代的精神价值。

从文化溯源角度看,“不服输”精神早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构成民族精神谱系中熠熠生辉的一部分。在古老传说里,大禹治水,面对洪水肆虐,他没有被眼前的艰难吓倒,而是深入调研、反复实践,以疏导之法驯服水患,展现出人类面对自然挑战时主动探索、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愚公移山,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子子孙孙无穷尽的传承力量,挑战大自然的威严,彰显出人类征服困难的决心与毅力。

回首近代,列强侵略、封建腐朽,中华民族陷入了至暗时刻。但革命先辈们怀揣着对光明的向往,毅然投身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他们在枪林弹雨中舍生忘死,在黑暗中寻找黎明曙光,用鲜血和生命为新中国的诞生铺就道路。他们的抗争,是对民族独立与尊严的坚守,是在绝境中对希望的追寻。

步入当代,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与实践探索。改革者们冲破观念的束缚,大胆尝试新的经济体制与发展模式,让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在世界舞台上站稳脚跟。脱贫攻坚战场上,扶贫干部们扎根贫困地区,不畏艰难险阻,让无数人摆脱贫困的枷锁,这是对人民幸福生活的承诺与担当。

这些不同历史时期的伟大实践,与《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抗争历程相互映照。它们以精神原力的形式,在时代的演进中,持续为国人注入破局新生的能量,成为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上,冲破迷雾、跨越雄关的不竭动力。


同时,《哪吒之魔童闹海》以其震撼的美术效果,成为了一场极具感染力的视觉盛宴。影片将中国古代建筑与山水画的美学理念灵活运用,打造出多个令人难忘的场景。陈塘关的街道布局采用了中国古代城镇典型的方格网状结构,彰显出古人对秩序与和谐的追求,以及对天地自然的敬畏。海底龙宫的场景设计更是充满奇思妙想。制作团队将中国神话对海洋世界的想象与现代动画技术相结合,构建出一座神秘而壮观的水下宫殿。

影片中诸多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的运用,不仅丰富了文化内涵,还推动了剧情发展。哪吒与敖丙的战斗场景中,招式法术融入太极、八卦元素,将以柔克刚、阴阳平衡等抽象哲学思想转化为具体动作和特效,展现出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

当哪吒脚踏风火轮冲破三维荧幕的边界,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技术奇观的胜利,更是传统文化基因在数字时代的觉醒。

在文化主体性重建的全球语境下,《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探索完成了对传统神话的祛魅与再编码,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译提供了极具启示性的范式——中国故事的现代讲述,既要穿透历史的岩层激活文化记忆,更需在文明对话中构建新的意义坐标。

文/靖晓红 孔德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