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王朝1566》里,有人觉得血经那一段剧情开始,剧里人物就集体智商掉线了,其实压根儿不是这么回事,这一段恰恰是全剧的关键所在。

这部剧从头到尾都遵循着“信息不对称法则”。

剧里的人,谁也摸不透别人心里咋想的,都在暗自揣测,连嘉靖帝也不例外。

严党和清流之间,就像在进行一场规则不明的体育竞赛,输赢咋定,全看裁判嘉靖帝的意思。

说到血经,剧里没点明它是真是假。



这血经本是沈一石留给芸娘的遗物,大概他觉得高翰文顶罪时,得给芸娘留个能脱身的宝贝,所以大家普遍默认血经是真的。

芸娘献出它,可不是单纯为了救齐大柱,而是严党想拿捏高翰文,高翰文为求自保投靠了裕王,血经就是他拜山头的礼,顺便才把齐大柱也救了。

献血经这出戏,其实是李妃精心谋划的。

她趁着万历摔倒故意不扶,引得嘉靖注意,一步步诱导嘉靖上钩,承认血经的来历。

李妃很聪明,她不明说血经是张真人给的,也不发表自己看法,光描述场景,让嘉靖自个儿往答案上猜。

这么一来,嘉靖亲口说出来的,比李妃直接告知可信度更高。

而且李妃借着张真人视角,把处置齐大柱的法子也说了,先说明君在世,又讲齐大柱是护驾使者,死不了。

嘉靖要是不认齐大柱这身份,不就等于否认自己是明君嘛,所以承认血经故事时,这段也得一并认了,才有了后面的结果,全程嘉靖还接受得心甘情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