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特朗普上台后,美国不断向他国挥舞关税大棒,重压之下,加拿大和墨西哥,终究还是顶不住了。
日前,特朗普分别同两国领导人通话,在得到管控边境的承诺后,他表示自己对两国的表现感到满意,决定将针对性关税延缓一个月。
不过,在这场关税交锋里最受关注的,无疑是中国的态度,如今随着两国的屈从,特朗普对其收回了关税大棒,最终落地的,是对华加征10%的关税措施。
然而,在特朗普的关税措施生效之际,得到的答复,是中方的反制清单。
中美关税争端
24小时之内,中方一连发布了5项对美反制措施,分别是:
对部分美国商品加征关税、宣布对钨、碲、铋、钼、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将两家美企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在世贸组织对美起诉,以及对谷歌发起反垄断调查。
其中,被中方加征关税的美国商品,包括能源和汽车,遭到制裁的两家美国企业,分别涉猎服装和芯片产业,不难看出有着很强的警告意味,同时展现出中方对美国不合理措施的强硬态度。
不过,中方的反制在强而有力的同时,也没有脱离“对等”的范围,保留了两国对话的空间。
特朗普
这一点,特朗普恐怕也有所察觉,据外媒报道,在中方发起反制之时,他立刻表明态度,想要同中国最高层谈一谈。
从这个方向来看,特朗普对华加征关税的目的,其实跟之前威胁墨加两国一样,是想要通过这类措施,凭空捏造谈判筹码,以求达成自己的某些主张。
此外,特朗普将关税力度降到10%,也有一种试探中方态度的意味,想要一点点摸清中国的底线,只不过,中国并非加拿大和墨西哥,不管是25%还是10%,特朗普的举动必然招来反击。
事实上,在他当选之际,中方就已经把话说得很明白了,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这是一声告诫,同时也表明了立场。如今,特朗普显然低估了中方反制的决心和力度,给两国关系带来了更多负面影响。
中美关系
现在,他主动发起首脑对话,所释放的信号无疑是积极的,但以美方故意“挑事”作为沟通的背景,也要为此承担后果。
当然,对特朗普而言,这次博弈的过程,恐怕才是最为重要的。毕竟,在拜登的四年操弄下,中美高层的沟通态势持续下滑,此时特朗普一上台,就不断同中方展开对话,展现出了与前任的区别,同时也是在为自己的访华行程铺路。
按特朗普自己的设想,他希望在就职100天之内,开启自己的访华行程,所以他需要迅速加大自己手中的筹码,来为未来可能到来的谈判做准备。
而同特朗普打了多年交道,中方对于这位特立独行的美国总统,也有所了解,对方想要在自己的第二任期,推动中美保持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就看要其后续的动作了,中方喜合不喜斗,但也绝不惧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