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教话传承
新春伊始,在万家团圆的日子,我们今天的家风故事,要走进一个坚定执着的家庭——丈夫壮烈牺牲,妻儿擦干眼泪,先后义无反顾地穿上警服,继续奋战在公安一线,令人肃然起敬;一枚警号,熠熠闪光:三十多年来,在丈夫、妻子、儿子间接力传承,让人怦然心动;一种家风,绵延升华:修德立心,敬业尽责,躬耕警苑,忠诚担当,催人奋然前行……这里,我们记录的是“榜样家庭”的故事,丈夫宝力格、妻子索连红和儿子包牧仁。
大家好,我是索连红,曾经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玉泉分局小召前街派出所的一名民警,2024年我刚刚退休。新春佳节,首先祝福大家阖家团圆、健康平安。
2024年清明节前夕,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一档专题节目中,索连红对17年前牺牲的丈夫宝力格,有一番评价,既让人心痛,更令人钦敬:“他身上有股冲劲儿,不管办什么案子,他永远都是第一个冲在前面。就这一点,让我认准了他。”
“以忠诚为底色,以担当为脊梁。”宝力格用满腔的热忱、无私的奉献和宝贵的生命,彰显了一个“公安之家”优良家风的最美“元素”。
那是2007年5月16日深夜,一起三死一伤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民警围堵在家,持刀与民警对峙。时任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玉泉区分局刑侦大队三中队指导员的宝力格主动请缨,加入了突击组。看到嫌疑人正准备挥刀行凶,宝力格第一个冲进屋里,把嫌疑人死死地压在身下。战友们一拥而入,制伏嫌疑人后,大家才发现宝力格的衣服被鲜血染红了一大片,急忙将他抬上警车,送往医院抢救。由于腋下大动脉被刀刺中,宝力格流光了身上三分之二的鲜血,尽管医护人员尽全力抢救,但他的身体已经输不进血了。第二天,年仅三十八岁的宝力格壮烈牺牲。
干起工作来,宝力格就是一马当先的“拼命三郎”。办案子雷厉风行这一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宝力格父母严格的家教。他的父母都是老党员,父亲是乡武装部长,母亲是妇联干部。从宝力格记事时起,父母就经常教导他,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时时干在前,处处走在先,为集体和家庭争先。父亲挂在嘴边一句看似朴实的话,更是成了宝力格的座右铭——“只要组织上交办的任务,就是头拱地、脱层皮,也要保质保量地完成!”父母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嘱托,宝力格始终牢记在心。于是,在“快字诀”的身体力行中,他践行了入警时立下的铮铮誓言,也为良好家风的延续,树起了承上启下的坐标。
噩耗传来,妻子索连红的精神世界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一度神情恍惚。每当夜深人静时,面对丈夫的遗像,她常常以泪洗面,辗转难眠。“女子虽弱,为母则刚。”令人赞叹的是,在最痛苦的日子里,索连红没有被极度的悲伤压倒,她暗下决心:要替丈夫挑起“上有老,下有小”的重担,特别是要把年长的公婆赡养好、照顾好,把年幼的儿子养育好、教导好,让他继承父亲的遗志,传承优良的家风,健康成长,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宝力格与妻子)
2007年底,重新振作起来的索连红被调入小召前街派出所,由“警嫂”转而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随后,她又向组织申请,沿用丈夫的警号:“012642”。
(012642警号重启传承仪式)
(儿子包牧仁)
这是一份刻骨铭心的爱情,是一种生死同行的相守,更是优良家风的传承。
办案需要与违法犯罪分子斗智斗勇,服务群众则需要“五心”,即热心、细心、耐心、真心、贴心。索连红深谙其理。她从社区民警做起,她的足迹遍布辖区的大街小巷,家家户户,用自己的微薄之力,给居民们送去党和政府的关心与温暖。
“一言一行树形象,一举一动显作风。”一忙起工作来,索连红就全身心地投入,常常忘记了自己的小家。儿子总是半开玩笑地“点评”妈妈——她是个“工作狂”。
从警十多年来,索连红始终把良好的家风传递出去,走进辖区居民中,对困难群众、残障孩子、孤寡老人“雪中送炭”,带感情地关心,有温度地交流,尽所能地帮扶:她用自己微薄的工资,持续多年资助六名家境贫困的儿童,使这些孩子们得以健康地成长;居民张某不幸遭遇车祸住进医院,医疗费一时没有着落,她便带头解囊相助,并发动左邻右舍捐款,解了张某的燃眉之急;李某夫妇因家庭矛盾闹离婚,她耐心细致地做双方的思想工作,使他们和好如初;赵某的孩子因缺乏与父亲的感情沟通,离家出走多日,索连红苦口婆心,循循善诱,终于迎来父子和解;邻居间因琐事引发矛盾纠纷时,索连红总是第一时间到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定纷止争,维护了辖区平安稳定,同时,她也将优良的家风传递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索连红先后获得了内蒙古公益之星“最具爱心个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公安机关“学雷锋先进个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等一系列荣誉。
“忠诚之心传家久,担当之行继世长。”
索连红继承丈夫遗志,在平凡的社区民警岗位上,做出了耀眼的业绩,受到广泛的称赞。同时,索连红“清正做人、踏实做事、心怀大爱、温暖他人”的言传身教,也给儿子包牧仁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为良好家风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原本在包牧仁幼年的记忆中,父亲就是一个“大忙人,”一家人团聚的机会少之又少。父亲牺牲后,在母亲深情的回忆中,包牧仁才透过父亲生前往事的点点滴滴,重新走进、并真正领略了“人民忠诚”卫士的闪光风采。
(索连红和儿子包牧仁)
在父亲“铁肩担义、勇铸警魂”的精神感召下,在母亲“从善若水、惠及他人”行动的引导下,包牧仁一次次感受到“正直、善良、诚信、勇敢”等良好家风的熏陶,更增添了他继承父亲遗愿、传承母亲美德,让良好家风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使命感。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索连红教导儿子时常说的家训。包牧仁从小就是个懂事、勤劳的孩子,他孝敬长辈,尊重师长,友善待人。逢年过节,他总是主动拜访亲友,嘘寒问暖,抢做家务,是老人们口中的“开心果”。
更让索连红感到自豪的,是包牧仁影响了自己的职业选择。在父亲牺牲后的第五个年头,包牧仁走出校门,携笔从戎,成为了一名赴汤蹈火的消防战士。辞别妈妈的那一刻,包牧仁信心满满:“我也能像爸爸一样,冲锋在攻坚克难的第一线了!”
话语铿锵,掷地有声!在消防部队服役期间,这名“优秀士兵”和战友们一道,冒着危险,闯火海,挖废墟,扑灭火灾、抢救生命,有时一个晚上出火警十几次,曾多次负伤,受到表彰。一次,驻地附近一家化工厂发生了火灾,看到一个个铁罐瞬间被炸得飞上了天,包牧仁没有犹豫,迎着火龙就冲了上去……
英雄后代奋发拼搏,岂止在火场?退伍后,包牧仁决定子承父业,经过三年的警校学习后,他如愿以偿,成为家乡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石东路派出所一名治安民警。
“父亲为我点亮了‘前行明灯’,母亲为我树立了‘崭新标杆’,于是,我得以校准了‘人生定位’。”在隆重的入警仪式上,包牧仁用自豪的语气,道出了一番心声。
“奋斗永无止境,拼搏再攀高峰。”包牧仁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由于在专项任务中表现优异,他被调入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工作,并先后荣立三等功、获评“支队先进个人”……
连续不断的好消息,给包牧仁的事业“锦上添花”,也让索连红倍感欣慰。2024年清明节,包牧仁和母亲手捧鲜花,来到位于大青山脚下的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向父亲报喜:“爸爸,妈妈和我穿上警服后,没有让领导和同事们失望,您可以放心吧!”
就这样,“英模警号接力传承”的故事便传播开来,它满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品质卓越的良好家风,像一幅深沉的油画,浓重的色彩蕴含了火热的情怀;它又像一曲高亢的壮歌,激昂的旋律奏响了坚强的信念;它更像一首隽永的诗篇,铿锵的辞章颂扬着“英模之家”感人至深的事迹和优良家风的传承!
来源:奔腾融媒
编辑:王春梅
声明:原创内容特别说明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和音视频均来源于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在文章下方留言联系我们删除或支付稿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