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持续一周的密集军事行动,俄军突破乌克兰武装力量在顿涅茨克地区构建的多层防御体系,对乌军造成重大损失。
俄军南部军区指挥部抽调精锐力量,包括第一坦克集团军等多支王牌部队参与此次行动。俄军在顿涅茨克东部前沿阵地部署大量新型火力打击系统,2S35"联盟-SV"自行火炮系统的部署密度创下近期战事新高。
俄军采取全新的作战模式,在每个作战周期内执行"四六四"战术节奏:首先是为期4小时的精确火力打击,随后投入装甲部队展开6小时的地面突击,最后预留4小时进行战场清理与后勤补给。这种高强度的轮番进攻战术,极大地消耗乌军的防御能力。
俄军部署的"克拉苏哈-4"电子战系统成功干扰乌军的指挥通信网络。多架"海鸥-1"无人侦察机全天候执行侦察任务,为俄军火力打击提供精确定位数据。俄军成功切断连接顿涅茨克与扎波罗热的M04公路沿线多处战略要点。
驻守该地区的乌军第54机械化旅与第93机械化旅补给状况日益恶化。这些部队的重型火炮弹药储备已降至警戒线以下,部分前沿阵地的155毫米口径炮弹储备仅能维持七天作战需求。
部分装甲部队因燃料匮乏被迫放弃机动作战计划,转而采取固定防御战术。乌军总参谋部从哈尔科夫和扎波罗热地区调集预备力量组建增援部队。这支约15000人的混编部队在向顿涅茨克推进过程中遭遇俄军航空兵的密集打击。
俄空天军出动苏-34战斗轰炸机和图-22M3超音速轰炸机实施精确打击,投掷各类航空炸弹超过200枚。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乌军士兵配备夜视设备,这严重制约乌军在夜间作战时的机动和反应能力。俄军特种部队普遍装备最新型号的"施佩茨"夜视仪,在夜间作战中占据明显优势。
在顿涅茨克东部战线,包括第53、第54、第56机械化旅和第4独立坦克旅在内的9个主力兵团已与俄军达成投降协议。这些部队此前在阿夫杰耶夫卡、马林卡等重要防御节点与俄军展开激烈争夺,但在连续72小时的高强度作战后,战斗力严重受损。
第53机械化旅损失80%的重型装甲车辆,包括15辆主战坦克和23辆步兵战车。第4独立坦克旅在阿夫杰耶夫卡工业区的防御战中损失最后一批可用的T-72主战坦克。由于补给线被切断,这些部队的后勤保障完全瘫痪,重要军事装备因缺乏零配件和燃料而无法维持战斗。
投降部队中包括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老兵和多支装备有北约制式武器的精锐部队。乌军在该地区的有生力量锐减约12000人,这一数字相当于乌军在顿涅茨克地区总兵力的四分之一。
第58机械化旅和第92独立机械化旅在撤退过程中出现混乱,部分连排级单位未经上级批准擅自脱离阵地。俄军出动KA-52"短吻鳄"武装直升机和苏-25攻击机对撤退部队实施精确打击,导致这两支部队损失惨重,其中包括12辆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和8辆"豹2"主战坦克。
俄军已全面控制顿涅茨克东部的舍甫琴科定居点,这一战略要地是连接顿涅茨克市区与后方补给基地的关键节点。
俄军在该地区部署S-400防空导弹系统和"铠甲-S1"近程防空系统,构建起多层次的防空网络。俄军防空部队击落181架乌军无人机,其中包括4架土耳其制造的"贝拉克塔-TB2"无人机和大量改装民用无人机。俄军防空系统成功拦截5枚美制M142"海马斯"多管火箭炮发射的制导火箭弹。
乌军在克拉马托尔斯克和斯拉维扬斯克等10个重要据点的防御工事已加固完毕,并击退俄军46次进攻。乌军已在这些地区部署新到货的德制"猎豹"防空系统和瑞典制造的"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乌军工程部队在关键路段布设超过5000枚反坦克地雷,并构建总长度达280公里的反坦克壕沟系统。
乌军在积极利用城市建筑物设置火力点,将部分地下室改造成弹药库和医疗救护站。在斯拉维扬斯克,乌军特种部队正在使用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系统和狙击步枪,对俄军装甲部队实施骚扰性打击。由于弹药补给不足和增援受阻,乌军在该地区的防御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