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一位滴滴员工回到老家探亲。看到曾经学生时代的“手下败将”现如今在机关、事业单位、央企、学校、医院等单位混得风生水起,而自己却面临互联网大厂的裁员焦虑,内心感到失落。
他在文中认为:尽管自己在互联网行业短暂高薪,但面对考入体制内的同学们,意味着稳定的职业生涯、广泛的人脉关系和较高的社会地位。自己那一点高薪显得不堪一击。感慨自己在大城市只能勉强立足,过个生日都凑不成一桌。
在大喇叭看来,无论是大厂员工还是Gwy,如果处在基层岗位,那都是一个普通职位而已。大厂员工起点薪资高,待遇好。但大多数人的职业生涯可能只能持续到40岁左右,甚至在35岁时就面临被裁员的危机。Gwy最大的优势在于工作的稳定性和相对轻松的工作环境(尽管某些岗位有些时候非常忙碌,但不会天天996,加班发生概率比较小),即便没有上进心,只要不犯大错,也能安心工作到退休。
拿大喇叭身边两个朋友举例,一个是大厂基层程序员(2023年入职),另外一个是某二线城市基层Gwy(2015年入职),通过收入数据对比,我们能有个清晰的认识。
大厂程序员:
首先,大厂员工的职业生涯受入行时间的影响极大,不同时间点进入行业,其发展轨迹和收入曲线截然不同。2013年和2023年就会有很大区别。
2013年,正值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如今大家手机中常用的APP大多是那个时候前后诞生。在这一时期加入大厂的程序员,除了入职条件低(二本就能校招入职),大多数能够享受到行业发展的红利,他们的薪资增长和职业晋升机会也相对较多。正如雷军所说:“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这句话用来形容当年入职的大厂员工很恰当不过。
然而,到了2023年,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移动互联网红利不再,发展陷入停滞,整个互联网行业开始进入调整期。许多互联网大厂为了应对市场变化,开始实施降本增效的策略,这个阶段,各大厂传出的裁员新闻频发。对于在这一时期入行的大厂员工来说,入职条件很苛刻(校招要求985大学硕士),并且他们面临的薪资增长和职业发展机会对比2013年萎缩不少。行业的下行压力使得新进者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
朋友2023年,25岁硕士毕业后通过校招入职一家大厂,给出的年包25万。假设他的职业生涯持续到40岁,并且每一步都在关键点晋升。大概能拿到的总收入大概在720万(税前收入)。然而现实情况下,对于很多大厂员工来说,35岁之后面临职场天花板,收入可能会急剧下降,尤其是那些高龄基层大头兵,他们被优化、拿大礼包的风险很大。
至于2015年入职的某二线城市基层Gwy的朋友,他目前包括奖金和公积金在内的年收入大约在17-19万之间。假设他从25岁硕士毕业开始进入体制内,一直到65岁退休,不考虑升职,理想情况下,他的总收入可以达到760万。此外,退休后每月7000元的退休金,15年的退休生活将带来额外的126万收入,总计886万。
从经济角度来看,大厂员工他们能够比较快地积累财富,勉强能够在二线城市买房买车。这对于家庭经济背景不好,需要在大城市快速安身立业还是不错的。
从社会地位来看,大厂员工的社会地位与医生、Gwy等职业相比有所差距。他们的工作生活相对独立单调,社交活动较少,业余时间除了加班,大多数时间都宅在家里休息。简而言之,他们被人需求的感觉较弱,除非是电脑出现问题,否则很少有人会想到他们。
从持续性来看,技术、知识的快速更新迭代要求大厂员工不断学习,以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对于追求高收入和快速职业发展的人来说,大厂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对于追求稳定和长期职业安全的人来说,Gwy可能更合适。
作者:大喇叭。编辑:思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