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全球海军力量格局的动态演变中,中美海军围绕垂发单元数量的竞争态势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呈现出中国迅速追赶、美军优势渐衰的趋势,这让本在垂发单元数量上一度遥遥领先的美军,也难以展露笑颜。

近年来,中国海军在垂发单元建设方面成绩斐然。依据英国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12 月 20 日发布的报告,截至 2024 年,中国海军的火力已超美国海军配备垂发单元的水面舰艇的 51%。回首过往 20 年,中国海军的成长轨迹令人瞩目,2005 年时海军能力尚不及美国海军的 1.5%,到 2015 年已跃升至 13% 以上,仅 2021 年至 2022 年期间,就为舰队新增 1260 多套垂发单元。如今,中国拥有 84 艘配备垂发单元的水面战舰,与美国的 85 艘仅一艘之差。


而且,中国海军舰艇规模持续扩张,当下拥有 370 多艘舰艇和潜艇,其中 140 多艘为主要水面战斗舰,预计明年将逼近 400 艘,本十年末有望达到 435 艘,这为垂发单元的搭载提供了更广阔空间。像055携带着 112 个垂发单元迅速入列服役,不断强化着中国海军的火力网。更为关键的是,中国海军作战主场多在家门口海域,美军仅有 60% 的舰艇部署在亚太,地缘优势使得实际战力差距进一步拉近,双方战力天平加速平衡。


反观美国海军,虽曾长期在垂发单元数量上一骑绝尘,但如今却陷入困境。一方面,老化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陆续退役,这些巡洋舰作为曾经美国垂发单元装备最重的水面平台,每艘携带 122 个单元,它们的离去大幅削减了美军垂发火力总量。另一方面,新军舰建造进度滞后,难以弥补老旧舰艇退役的缺口,跟不上中国新军舰的快速生产节奏。尽管美国海军试图通过延长部分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和少量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使用寿命来维持战力,但终究只是缓兵之计。美军潜艇部队虽目前在垂发单元上仍具优势,如俄亥俄级核动力导弹潜艇每艘携带 154 个垂发单元,但该级潜艇即将退役,未来优势存疑。


垂发单元数量固然是衡量海军火力的关键指标,却绝非海战全貌。发射管尺寸、操作能力及弹药种类同样左右着战斗力高低。中国军舰的垂发单元之中,直径850MM的大型垂发拥有绝对优势,因为其可以装载更为大型的高超音速导弹和超音速导弹。

美国海军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搭载的先进宙斯盾战斗系统,赋予其作战经验与导弹防御能力优势;而中国海军也在不断优化自身垂发系统适配的弹药种类与作战模式,在该领域同样拥有后发优势,特别是舰载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技术领先美军,垂发系统的火力通道更为充沛。

再者,美国海军水下优势虽暂存,但中国潜艇部队发展势头迅猛,正逐步补齐短板。也就是说,中国正在量产携带大量垂发单元的常规潜艇和核攻击潜艇,加速追赶美军的趋势更为明显。

未来,中美海军围绕垂发单元的竞争将融入更多要素,从单纯数量比拼迈向体系化对抗,而中国海军凭借高速发展态势与地缘主场便利,有望在这场较量中持续改写力量对比,让美军曾经的垂发领先优势彻底化作历史尘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