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开年,年代大剧又来上大分了,这部充满了年代味儿的《六姊妹》,真是越来越想看,处处充满了真情实感。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女主何家丽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生活在那个年代,谁家没有几姊妹几弟兄?
只不过何家丽的家庭有点不太一样,都是女儿,因此何家丽的父母常常被人冷嘲热讽,何家丽也非常懂事,养成了独立自主的性格,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
虽然家里没有男孩,但只要有她在,别人就不敢欺负她们。
除了感人肺腑的剧情,我还被剧中的几位演员给惊艳到了,演技没得说,特别是剧中的几场吃戏,让人看得心酸不已。
吃戏太让人共情
要说《六姊妹》最狠的杀手锏,绝对是“用胃袋写历史”。
何家丽偷吃油渣被批斗那场戏,弹幕飘过“家丽小心脏要扑通扑通的跳了”。
由于何家丽的母亲刘美心(邬君梅饰)刚生完孩子,所以需要补充很多营养,导致其他人只能吃咸菜豆腐窝窝头,何家丽嘴馋,看到厨房里的油渣,就给偷吃了。
饭桌上,何家丽的奶奶说自己炸了油渣,让家丽去厨房拿过来,家丽不去,没想到等何爸何常胜(刘钧饰)到厨房一看,哪里还有什么油渣。
家丽不说话,只是小心翼翼的低着头,吃着手里拿着的窝窝头,眼珠子在不停的打转。
不得不说,王墨瞳这位小演员,虽然年纪不大,但却把这场吃戏的精髓给演了出来,一边小心翼翼的吃着窝窝头,一边心里盘算着怎么给大家解释。
还有一旁的刘钧,虽然只是一个窝窝头,但吃得津津有味,大口大口的咀嚼,连声音都听得出来很有味道,完全没有嫌弃的样子,要我说,这才是年代剧该有的样子。
毕竟那个年代,能吃上这样的窝窝头就不错了,他们当然觉得香,演得真情实感,观众自然看得入戏。
不过,我更喜欢剧中刘美心的吃戏。
刘美心抿红糖水时,喉头那一下克制的吞咽,直接把“稀缺感”焊在观众泪腺上,更绝的是,刘美心吃野菜饼的那一场吃戏。
由于家里的猪油赔给隔壁家的孩子,没有吃的,何奶奶就带着家里去山上挖野菜做野菜饼。
先不说吃戏,单单就野菜饼制作全程,就把我给看泪目了:
奶奶佝偻着腰采野菜,何家丽低头烧柴火,铁锅边沿贴出焦脆的“月牙疤”……这哪是做法?分明是给年轻观众上了一堂“沉浸式历史课”。
再来说刘美心的吃戏,野菜饼摊好了,但刘美心好像没吃过,先是拿着一块野菜饼左看看右看看,好像下不去口似的。
随后她放了一块放在嘴里,咀嚼了很多下终于咽下去了,当何奶奶问她“还行吧”时,她小心回答了一个“嗯”字。
看她红了的眼眶,分明是有点不合口味,但她还是强忍着往肚子里咽,不为别的,只为自己的婆婆和一家人能少受点苦,再难下咽的东西她都吃得下。
当刘美心为半块野菜饼红了眼眶时,内娱假吃派的好日子算是到头了。
《墨雨云间》里,女主吃着男主给他准备的米粥,没想到她却端起空气勺子深情咀嚼,明明没有勺子里没有一粒米。
《狐妖小红娘月红篇》中,女主“吃”鸡腿的时候,一边赞美男主烤得鸡腿不错,一边连吃都懒得吃。
感情吃戏还要用道具呢,只能说一场吃戏就能够看出演员用心不用心。
反观《六姊妹》,邬君梅贡献了教科书级“生理反应演技”。
咬野菜饼时下颌骨绷紧的线条,吞咽时颈侧血管的轻微收缩,放筷子时指尖无意识的颤抖,眼神有意无意的望着碗里的野菜饼……
这套“口腔和眼神动作链”,直接把“难以下咽”钉进了观众视网膜。
结语
《六姊妹》用一桌粗茶淡饭,揭开了内娱最荒诞的潜规则:吃饭戏成了重灾区,假吃、借位、剪辑大法三件套玩得飞起。
但您瞅瞅经典老剧——《大宅门》里斯琴高娃嗑瓜子能嗑出家族兴衰,《父母爱情》里郭涛扒饭扒出半辈子风雨,吃饭戏从来不是过场,而是照见人性的镜子。
刘美心面对野菜饼的复杂心理,被邬君梅拆解成微表情三连击:初尝时的错愕,强咽下的生理抗拒,最后望向婆婆和菜碗的愧疚。
这套“情绪组合拳”,打得某些流量明星找不着北,说到底,假吃派输的不是胃,是心。
目前这部剧才开播,那么你觉得,《六姊妹》中的吃戏能让你共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