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者身穿袍服,头戴造型各异、雕刻精美的傩面具,一手执戈、一手举盾,踩着“咚、咚”鼓点,迈着憨厚而独特的“锵、锵”舞步,这便是著名的西固军傩舞。

兰州市2025年春节文化庙会期间,西固军傩舞的表演,让市民和游客深切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

西固军傩舞源于狩猎“巫舞”的演化,主要内容涉及狩猎、征战、祭祀、除魔、降妖、高歌胜利、荣归等,并在当代人民的编排下以节目的形式展示于众。西固军傩舞的渊源与西汉重臣张骞出使西域及霍去病带领军队打仗有关。

西固区曾是少数民族羌、月氏、乌孙等游牧民族部落先民聚居之地,这些少数民族先祖们猎取野兽时,围剿、挺进、捕捉、刺杀、喜分兽肉等真实场面是军傩舞的雏形。霍去病两次远征匈奴时在“金城郡”(西固境内)驻扎,并为当地民众求雨、驱疫、祈福而编排“神舞”祭祀。当地人民为了纪念霍去病为民办好事的功绩,排练纪念歌颂舞、编撰霍去病故事的军傩舞一直流传至今。

历经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傩舞文化已经迈进了现代生活和艺术表演的大门。2006年,西固军傩舞正式列入甘肃省第一批非遗名录,西固区文化馆编排的《金城军傩舞》《军傩鼓·黄河魂》《霍去病过黄河》等,复活了这个古老的文化形式,更使军傩舞声威大震,成为春节群众文化活动的压轴戏。

走进西固区文化馆,这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固军傩舞的重要传承基地。馆里,西固区军傩舞传承人张莲英正在指导表演者进行排练,她们伴随着锣鼓声齐声呐喊,模仿出战士冲锋陷阵的动作,气势磅礴、令人震撼。

“西固军傩舞融合了中国古代宗教、战争民俗、图腾崇拜、舞蹈历史文化等内容于一体的综合舞台艺术,表演内容丰富多彩、场面宏大、气势威武。”张莲英说。

张莲英表示,傩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西固军傩从参加人物来说,有黄帝率领的诸天神、天将和虎、豹、熊、蛇、蛙等将领,另外还有部分被擒获的凶神蚩尤与众妖精怪,因此民间称此军傩为“黄帝战蚩尤”。该傩戏主要反映了黄帝统领天地众神与蚩尤作战时,“冲破四门”“旗开得胜”“乘胜追击”“降龙伏虎”“八卦阵法捆妖魔”“龙凤呈祥”“得胜荣归”等壮观的战争场面,现在演出的军傩舞主要是随军的傩舞。出征前,将士跳军傩舞,一为鼓舞士气,同时也一起祈祷战争能够获胜;取胜后跳军傩舞,则是表达出将士的感恩之情。表演者戴上傩面一边跳舞,一边伴随着锣鼓声齐声吼叫,模仿着蛇、虎、鹰、龙的动作,传达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英雄气概。

“西固军傩舞是群众最喜欢的春节文化活动之一,每次表演,仿佛将人们带回了遥远的历史长河,他们的面具形态各异,生动形象,鲜明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每一个表情都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西固区文化馆非遗中心工作人员雍容说。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董永前 见习记者 魏晓莹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兰州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