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陨落惊世人,死因迷雾扰人心。” 最近,娱乐圈一则消息如重磅炸弹,炸得大家议论纷纷。大 S,那个曾在《流星花园》里饰演杉菜,承载无数人青春记忆的她,竟在日本去世,年仅 48 岁。这消息一传出,瞬间全网刷屏,大家都在讨论,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开始,是脸书粉专 “日本旅人” 发文,说台湾有位 48 岁已婚、有小孩、老公是外国人且演过《流星花园》的大明星在日本去世。这描述,简直就是在说大 S,各路媒体立刻行动起来核实。很快,2 月 3 日上午,确认大 S 真的在日本离世,死因是流感并发肺炎

可我一看到这死因,心里就犯嘀咕。我在新冠肺炎期间,研究了不少流感和肺炎的知识,按我了解的医学常识,大 S 这死因太不对劲了。大 S 是什么身家啊,她曾经可是顶级明星,家里床垫都花 200 万买,就她这财力,正常情况下绝不可能死于流感并发肺炎,一般这种情况更可能是多器官衰竭,可新闻里却只提流感并发肺炎。

咱们先来说说流感这东西。从 2018 年刷屏的《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到 2020 年的新冠肺炎,大家对流感或多或少都有了认知。流感可不是普通感冒,人类到现在都没有治疗流感的特效药,主要靠人体免疫系统去对抗。所有流感药物,本质上都是辅助免疫系统消灭病毒。流感病毒本身不强,大多数人休息几天就好,只有极少数会发展成危重症。它的致死原理,不是病毒直接杀人,而是感染后导致肺部呼吸道上皮细胞坏死、纤毛脱落和黏液分泌功能障碍,大部分流感患者都会并发肺炎,因为这时肺部抵抗力变弱了。重症和危重症流感患者,肺泡水肿,肺部像 “灌满了液体”,人难以呼吸吸氧,血氧含量下降,最后导致死亡,说白了,很多是被 “憋死” 的。

那治疗方案呢?很简单,就是想法子让患者多吸氧,提升血氧含量,等人体慢慢消灭病毒。不管是流感、新冠还是 SARS,主流治疗方案都这样。只要患者血液能得到足够氧气,就不会死。所以流感和新冠发展到中重症,第一个治疗办法就是吸氧,给患者氧气瓶、氧气面罩。像当年中国爆发新冠肺炎,武钢氧气厂给医院大量供氧气;印度爆发疫情时,大家疯抢氧气瓶。



要是患者情况加重,戴氧气面罩都不够用,血氧含量又下降,就得用第二个办法 —— 上呼吸机。情况还行的用无创呼吸机,情况严重的就得切开气管上有创呼吸机。原理都是加大气压往肺部送更多氧气,保证患者吸收足够氧气。大气中氧气含量 21%,医疗氧气最高可达 100%。单纯氧气面罩能让肺部功能只剩 2 成甚至更低的患者存活;呼吸机通过加大气压增大通气量,能让肺部功能残存很少的患者也存活。哪怕整个肺几乎全白,只剩一点点功能,上了有创呼吸机也能活,然后等免疫系统消灭病毒,所以有创呼吸机曾被称为生命支持的 “最后防线”。

但还有最危重的病人,肺部功能完全丧失,上了有创呼吸机血氧含量还止不住下降。以前这种病人基本就没救了,可后来发明了体外膜肺氧合系统(ECMO),也就是人工肺,让他们有了活下去的可能。ECMO 就是用机器和患者血管相连,把血抽出来氧合,再把达标血液送回体内,让患者绕开肺部获取氧气。这东西用起来可复杂了,不仅要耗费大量血浆调和凝血因子,启用 ECMO 的 ICU 还得有重症、呼吸、麻醉、心内、甚至心胸外的医生支持。它是顶级救命神器,全球只有中美德意 4 国能制造,价格也贵得吓人。《流感下的北京中年》里提到,开机费 6 万,每天维持费 1 - 3 万元,这还是中国医院 + 国产设备的价格,要是欧美医院 + 欧美设备,数字一样,但计价单位是美元,最高端套餐每天维持费可达 5 万美元以上。

ECMO 虽然贵,但性能逆天,能让心肺功能完全丧失的病人维持存活。台北市长柯文哲当年就是用 ECMO,把心脏功能彻底丧失的病人维系了 16 天生命,等到心脏移植,创造了医学奇迹。不过 ECMO 也不是万能的,一般也就用 2 个星期,之后医生大多会建议家属停掉。因为费用太高,每天 1 - 3 万元,平均 2 万,这可是每天的开销。正常情况下,流感病毒被免疫系统消灭不超过 2 个星期,超过这个时间还没自愈,说明免疫系统出问题了,恢复概率低。当然,继续用 ECMO 也有意义,时间长患者仍可能复苏,但从医学角度看,超过 2 个星期 “性价比” 就低了。生命无价,但在每天 2 万治疗费面前,大多数家庭得考虑经济问题,不然烧了几十万可能还是人财两空。一旦因为钱停掉 ECMO,患者血氧含量急剧下降,会迅速死亡。新冠期间,国家报销所有新冠医疗费用,上了 ECMO 的不会因钱被停掉,有个患者用了 62 天 ECMO 成功复活,国家花了 300 万救他。



回到大 S 这事,以她的财力,ECMO 的费用根本不算啥,就算按美国医疗价格,一天 5 万美元她也用得起。可她却死于流感并发肺炎,这太可疑了。再看大 S 死前公开信息,1 月 26 日她还和家人出席王伟忠大女儿的归宁宴,照片里她身穿亮片礼服,外搭黑西装,勾着老公具俊晔的手臂,手持酒杯,笑容甜美,气色绝佳,哪像病重的人?

接着查入境记录,大 S 是 1 月 29 日大年初一抵达日本的,一家人去度假,本打算再过 5 天,顺便庆祝她和具俊晔结婚 3 周年。1 月 29 日入境后,他们先去距离东京 90 公里的箱根泡温泉,可大 S 那时就出现咳嗽和哮喘症状,去箱根当地看医生,医生只开了药,让她静养休息。1 月 30 日和 31 日,大 S 卧床休息。1 月 31 日晚上,家人发现她情况危急,叫救护车送她到箱根医院,医生检查后却认为她没问题,让回家休息。2 月 1 日上午,家人见大 S 情况更危急,导游驾车把他们一行人送到东京的医院,确诊为流感,还是让大 S 回家,有情况再来。2 月 1 日后半夜,大 S 病情再次加重,又被救护车送进医院。2 月 2 日凌晨 7 点,大 S 去世。

大 S 家人两次叫救护车,还自己驾车送她去医院,两天内送了三次,可最终她还是迅速死亡。大 S 生命的最后一天,两次被紧急送进东京的医院,东京医院给了她什么医疗救助不清楚,但能确定没上 ECMO,甚至可能连呼吸机都没上。以大 S 的财力,只要医生提醒上 ECMO 能救命,家属肯定会掏钱,不上 ECMO 几乎等同于谋杀。而且从大 S 迅速死亡过程看,很可能东京医生觉得她回家熬着就行,随便开点药等自愈,最多给吸点氧,连呼吸机都觉得没必要,最后大 S 就这么没了。

以前看杂志,说日本到处都是 ICU,医疗直升机随叫随到,病人能迅速得到顶级治疗还不用自己掏钱。可现实中,大 S 这样有身份有财力的人,在日本叫了两次救护车,家属也开车急送医院,到死都没得到有效医疗救治,就只是开点药让回家静养。东京医院不可能没有 ECMO 和呼吸机,只要给大 S 上个血氧监测仪,看到她血氧含量急速下降,有点医德的医生都会给予救助,可事实却让人难以理解。如今东京医疗资源并不紧张,大 S 都这样,真不敢想象当年新冠肆虐、医疗系统瘫痪时,东京那些没钱没名气的普通老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估计就是回家等死吧。

这件事真的让人深思,医疗资源的分配和使用到底该如何保障?对于大 S 这样的情况,背后到底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大家不妨一起讨论讨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