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北京街头出现一位烟卷小贩,她的身份不一般,是晚清的格格。毛主席得知后,感慨地称赞:“她是有骨气的人。”



这位小贩是谁?她为何会获得毛主席的赞誉?

1913年,爱新觉罗·韫颖出生于北京紫禁城的中,父亲是晚清摄政王载沣,兄长是末代皇帝溥仪,身为皇室的一员,韫颖从小享尽荣华富贵。

尽管清朝的统治已成过往,但她们依然得以在紫禁城内悠然度日,享受着袁世凯每年慷慨提供的400万银两生活费。

在这样一个无忧无虑的环境中,韫颖逐渐成长为一个如花似玉的少女,她的生活充满精致与讲究,从早到晚都有奶妈、保姆和先生的悉心照料,她无需为任何琐事操心,甚至连剪指甲这样的小事都有专人代劳。

爱新觉罗·韫颖的饮食更是精致无比,一日三餐都要按照八菜一汤的标准精心准备,一顿饭足以花费巨资。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等皇室成员逐出紫禁城,韫颖也随兄长溥仪一同离开,他们先在天津租界找到新的落脚点,尽管失去紫禁城的庇护,还是依然保持着皇室的体面与尊严。

但好景不长,随着溥仪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韫颖的生活历经波折。

在伪满洲国期间,韫颖与婉容皇后的弟弟润麒结为连理,这段婚姻没有给她带来长久的幸福。1932年,溥仪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政权,韫颖和润麒也随之前往。

在日本的日子远不如在天津那般安逸,润麒被派往日本学习,实际上却成为人质,韫颖被任命为妇女会的名誉会长,虽表面上风光无限,但实际上却行动受限、备受束缚。

韫颖多次向溥仪祈求回国,终于,1933年以探亲的名义,得以返回国内与润麒团聚。

1945年日本投降后,伪满洲国政权也随之瓦解,韫颖和家人的生活再次陷入困境,不得不隐姓埋名在北京过起平民生活。



韫颖放下格格的身份和尊严,学会与市井小贩讨价还价、大声叫卖,开始在街头卖起烟卷,生活充满艰辛。

1955年,中央文史馆馆长章士钊偶然间翻阅到一本名为《满宫残照记》的书籍,书中对爱新觉罗·韫颖的描绘令他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出于好奇,章士钊找到韫颖的四叔载涛,在其引领下,见到这位历经沧桑的格格。

章士钊被韫颖在逆境中展现的骨气深深打动,决定伸出援手,建议韫颖将自己的坎坷经历写成自述信,由他亲自转交给毛主席。

不久,这封关于韫颖过往点滴的信件,终于递到毛主席的手中。毛主席仔细阅读后,被韫颖的曲折人生所触动,在信上挥毫泼墨,写下“走进人民,有志气”的赞誉,高度评价韫颖是一个有骨气的女子。

为了改善韫颖的生活状况,毛主席和周总理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安排她担任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委员,这一决定为韫颖提供新的生活平台,更让她在困境中找到新的方向。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韫颖终于有机会与阔别多年的哥哥溥仪和丈夫润麒重逢,一家人在经历无数的离散后,终于得以团聚,共同迎接新的生活。

韫颖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在逆境中保持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就能够克服所有挑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