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铁路上海站发布的消息,2月4日,铁路上海站迎来返程客流最高峰。其中,上海虹桥站当日预计到达旅客46.8万人次。
当天下午,在川流不息的轨道交通虹桥火车站站内,穿着红马甲、身材高大的朱啟文几乎一刻不停地回答着旅客的问题。乘坐高铁往哪里走?直梯在哪里?最近的洗手间怎么走?配合着手势,朱啟文用简洁的语言回答每个问路者,尽可能减少大家的等待时间。
上海青联委员、抖音电商跨境供应链运营经理朱啟文,今年第一次成为“青小运”志愿者,而像他这样的“红马甲”其实还有很多位。记者了解到,这是上海市青联第三年启动“青小运”春运专项志愿行动,1月13日志愿者招募令发出后,立即得到委员和上海市青律协等会员团体的积极响应。1月28日至2月4日,共有128名“青小运”志愿者分批驻守在轨道交通虹桥火车站站、豫园站、南京东路站,协助车站服务大客流,元宵节还将有30余名志愿者上岗服务。
母子齐上阵
去年,朱啟文便注意到“青小运”志愿行动的媒体报道,觉得很有意义。趁着今年春节留沪过年,时间充裕,他第一时间报名了年初六、年初七两天的下午服务时间段。之所以选在虹桥站服务,是因为平时出差较为频繁,对周边更为熟悉。
朱啟文发现,来来往往的旅客中有不少金发碧眼的老外,有年轻情侣,也有一家老小一同出游的。“可能是站内指引牌的英文字体较小,也可能是他们不太确定应该找谁问路,一旦判断他们需要帮助,我就主动迎上去用英语询问。得到帮助后,老外们都会热情地说谢谢。”
有意思的是,两位来自中东的游客情愿乘坐地铁横跨上海,也要专门到浦东体验一次磁悬浮。得知他们的计划后,朱啟文把他们引向通往2号线的扶梯,并告知要在龙阳路站下来,再买票转乘磁悬浮列车。
“这个春节因‘青小运’而变得更特别!”作为同样首次参与“青小运”志愿服务的“一年级生”,上海青联副主席、上海添香实业有限公司CEO许涛芳发出这般感慨。她选择在除夕当天来到虹桥站,与站内工作人员一起服务归家的旅客、迎接来上海过年的游客,身边还带了个“小帮手”。
许涛芳介绍,儿子姜墨霆今年7岁,是十足的“地铁迷”,对上海轨道交通各个站点如数家珍。听说妈妈要去做志愿者,小姜同学主动请缨,穿上红马甲面对五湖四海的旅客时也毫不怯场,一次次主动上前询问。
除夕当天服务结束,母子俩匆匆赶回家吃年夜饭。回去的路上,孩子的一句话让妈妈颇为感动:“我喜欢通过地铁来认识一座城市,希望游客们也能通过上海地铁认识上海这座有温度的城市。”
编句顺口溜
记者注意到,今年活跃在志愿服务岗位上的有不少“二年级生”“三年级生”。上海青联委员、就职于上海久事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的沈圆,去年在轨道交通豫园站服务,今年特地从浦东赶到虹桥站,在两个返程高峰日连续服务。
连续两年坚守在豫园站的上海青联委员、大同中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徐彪,这次用上了“小蜜蜂”。作为上海春节观光目的地“顶流”之一,豫园灯会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海内外游客。年初五下午服务时,徐彪接到的任务是7号出口临时限流、引导乘客从5号口出站,于是现场编了一句顺口溜“出站请走5号口,7号限流不能走”,借助“小蜜蜂”一遍遍地告知出站乘客。
引导乘客的间隙,他还要时不时地回答豫园怎么走、外滩怎么走等问题,4个小时下来,嗓子都“冒烟”了。“听地铁工作人员讲,当天站内客流量达到了10万。虽然人比较辛苦,但能为春节旅游做一点贡献,内心还是很高兴的。”徐彪说。
尽管春节期间要带孩子,上海青联委员、宝山月浦昱翠家苑党支部书记支晓敏还是抽空在假期尾声来到轨道交通南京东路站服务了一下午。据她观察,南京东路站的游客观光热情足,要去的下一站景点五花八门,但许多中老年游客不会操作自助购票机,不清楚换乘方式,因此志愿者不但要帮助他们购买车票,还会贴心地告知换乘站点、提醒看清换乘方向。
“有一位中年阿姨一个人出来玩,请我帮忙购票。我看她年纪不大应该会操作微信,经过她同意后帮助开通了微信扫码进站,并且教了她后续如何操作。阿姨当时一边表示感谢,一边说自己也与时俱进,之后只要手机一照就能进出站,更方便了。”支晓敏说。
助力旅客返程无忧
“从前只是地铁乘客、过路人,经过这几年的志愿服务,感觉自己已经融入了这个大家庭。”年初七下午,上海青联委员、华山医院医保办主任廖祖达结束了单位的工作,马不停蹄地赶到轨道交通虹桥火车站站。这已经是他连续第三年参与“青小运”春运专项志愿行动。
前几日夜间服务时,他多次注意到乘客进站时焦急的神情。“他们一进来就会询问末班车信息,一听有延时运营,立刻就放心了,会不停地说谢谢。”事实上,作为上海的“西大门”,虹桥火车站站这几天都采取了延时运营、增开定点加班车等多项举措来满足春运期间乘客出行需求。全国青联委员、上海地铁10号线运维管理部党总支书记高煜介绍,年初五站点延时运营至次日凌晨2:45,年初六、年初七延时运营至次日凌晨3点,助力旅客返程无忧。
全国青联委员、上海普陀区凯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总干事杨飞和13届上海青联常委王漪波也是活跃在虹桥火车站站的“三年级生”,服务时长“遥遥领先”。两人不约而同地注意到,去年底上海轨道交通市域线机场联络线开通后,大量旅客都会乘坐这条线路。
年初六那天,王漪波遇到了拉着好几个行李箱、面色焦急的一家六口。原来,他们结束了在上海的游玩,正要去浦东机场赶飞机,却误入了地铁站。王漪波先是安抚了一家人,随后告知他们可以乘坐一站地铁到虹桥2号航站楼转乘市域机场线,或是直接步行10分钟左右到转乘点。
“对我们来说,上岗前要提前做好功课,弄清楚新开通的市域机场线的不同换乘方式。同时用好站点发放的交通指南,掌握市域机场线首末班车时刻表、虹桥枢纽站西交上客点各线路信息等,让旅客‘不迷路、少折腾’。”杨飞说。
在他看来,日新月异的上海,交通便捷程度正不断提升。以一位从虹桥前往松江九亭的旅客为例。两站路程虽然不远,但之前要辗转3条线路,路程预估1小时以上。现在有了市域机场线,可以在中春路站内换乘9号线,全程只需要25分钟,大大提升了出行效率。
“不过我也发现,地铁站内对前往市域机场线的双语标识引导还不够清晰,字体显示略小、没有步行时间提示等信息内容,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优化对市域机场线引导标识的优化建议,提升知晓度和辨识度,方便中外旅客。”杨飞说。
栏目主编:周楠 题图来源:吴越 摄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