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依旧是备受瞩目的焦点。尽管特朗普政府对俄乌冲突停火已不抱希望,但上台后还是采取了行动介入其中。
先是试图威胁乌克兰停止援助,然而这一举措并未取得成效,随后特朗普又转而向普京发出威胁。可对于俄罗斯,美国似乎并没有什么行之有效的制约手段,只能以发起更大制裁来要挟。不过,俄罗斯民族向来有坚韧不屈的传统,面对威胁,俄军反而战斗意志更为高昂,在战场上打得越发勇猛。
特朗普的政策意图,普京显然早已洞悉。在俄罗斯看来,特朗普不太可能为了乌克兰而加大对俄制裁力度,毕竟美国自身的经济利益至关重要,制裁俄罗斯可能会产生反噬作用。这一判断在俄军的作战行动中也有所体现。今年,俄军表现出与往年截然不同的作战理念,多次对乌克兰的政治中心基辅展开空袭行动。
就在24日,俄军再次发动对基辅的空袭。而在过去,比如在扎波罗热地区,爆发了空前的决战。当时乌军使用无人机袭击埃涅尔戈达尔市的俄军据点,俄军则发射导弹和无人机予以反击。
在俄军的猛烈总攻下,索廖诺耶定居点被成功夺取。战斗中,俄军表现出强大的战斗力,击落了29架乌军无人机,同时乌军的军用机场和当地军工企业也遭到俄军密集攻击。
在库尔斯克方向,战斗同样激烈。仅仅24小时,乌军就有270多人被击毙,还有2辆坦克和多辆装甲车被炸成废墟。
此前,乌克兰曾放出豪言,西方援助的物资储备足以支撑其再战斗至少半年。美方援助的ATACMS陆军战术导弹储备约50枚,这些导弹对俄罗斯腹地多个重要目标具有致命威胁。
然而,随着美国政府换届,这批美制导弹能否用于攻击俄罗斯境内目标变得充满变数。泽连斯基也不敢轻易冒险,毕竟特朗普曾公开表明不支持拜登解禁武器限制,乌军若擅自行动,可能引来美方反击。
普京在俄罗斯党代会明确表态,要在2025年内解决乌克兰问题。这意味着俄罗斯预计上半年难以彻底解决乌克兰问题,下半年仍可能持续交战。
俄乌冲突的核心症结在于北约或欧洲军队是否会进入乌克兰,以及乌克兰是否会被接纳加入北约组织,这是普京不容突破的底线。如今,北约向乌克兰派兵的可能性与日俱增,法国、德国和波兰都有意愿在派遣维和部队上发挥作用。但关键问题在于,欧洲的部署并非先派兵后谈判,而是谈判完成后,欧洲军作为维和力量进入乌克兰。如此一来,前期的和谈努力可能付诸东流。
对于俄罗斯而言,当务之急是实现乌克兰“去北约化”,同时争取将维和部队的部署作为谈判条件。但实际上,这些所谓的“维和部队”是西方及乌克兰为自身利益创设的牌。俄罗斯需要利用这段时间,尽可能扩大战场优势。
美媒透露,在俄乌战场上,俄军火炮弹药至少60%来自其东亚盟友国家。最新消息又显示,俄罗斯的这位盟友不仅持续提供物资支援,还计划在未来2个月内增派部队抵达战场。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的行动并非孤军奋战,其盟友的支持无疑为其奠定了一定基础。
在这场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中,各方势力相互交织,局势变幻莫测。俄罗斯坚定地维护自身核心利益,其行动和决策都是基于长远考虑。而乌克兰背后有西方势力的支持,局势愈发复杂。
未来,俄乌冲突将如何发展,各方又将如何应对,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但可以肯定的是,和平解决冲突才是符合各方长远利益的正确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