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在纽约表演的消息冲上了热搜。
我看到赵本山、宋小宝、赵海燕表演的小品《排戏》有一种很心酸的感觉。
久违了的赵本山,苍老了很多。
但依然能登台表演。
看得出来,这是他喜爱的艺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哪怕年老体衰也愿意。
台下有个观众喊了一声“很想你。”
这是我们很多人的心声。
听到赵本山说,十几年没有登台了,和大家在一起有过年的感觉,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
原来一晃十几年了。
本来只是我父母辈喜欢看赵本山的小品,当时我并没有多大感觉。
可是看不见赵本山之后却一年比一年地怀念有他的春晚。
也许我们怀念的是时光,也许我们怀念的是那个时代,也许我们怀念的是那种单纯的快乐。
我看了网友录的视频,《排戏》是把几十年前的旧作品又重新演绎了一遍,并没有多么出彩,赵海燕还说错了台词,可是就是莫名觉得很珍贵。
哪怕看的时候心情复杂,并不是单纯地笑,仍然想鼓掌。
他们表演的那个小剧场更让人心酸。
条件很简陋,演员只能一手拿话筒,空出一只手来表演,赵本山应该下台的时候连个遮挡都没有,只能在台边站着。
美国的网友说,那个小剧场原来是一个小影院,本来就很破。
可是这样的条件,观众却爆满。
他们热情高涨,欢欣鼓舞,几乎所有人都举着手机,赵本山说票有点贵,台下观众说不贵。
不知为何,有一种看他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
如果能在我们的春晚上表演该多好。
我们一直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赵本山这么多年不能再上春晚?为什么他要去海外那个小破剧场里表演?
虽然我很难过,但是从客观发展的眼光来看,却不得不说,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方面,时代发展了,我们的物质水平提升了。
但是赵本山的小品依然有着淳朴的农村气息,依然讲着淳朴的底层人的生活,这就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不符合我们要向全世界展示的高大上的、富裕生活的样子。
如果要把赵本山改造了,让赵本山、宋小宝都穿上西装,打上领带,上台讲国家如何强大、科技如何发展、“一带一路”,那就不是赵本山式的小品了。
所以说,在看到的是高大上的一面,眼前是一个富裕社会的部分人眼里,赵本山式小品,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只能淘汰。
另一方面,任何潮流发展到鼎盛时期都会开始走下坡路。
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就像曾经紧身牛仔裤十分流行,而如今大家更喜欢穿休闲裤,如阔腿裤,香蕉裤,奶奶裤。
曾经七分打底裤很流行,如今全网找不到几条七分裤,全都是九分裤或者拖地裤。
潮流这种东西代表着人们的喜新厌旧。
如果这十几年,春晚一直都有赵本山的小品,可能90后、00后的人更不喜欢。
看得多了反而厌烦。
因为没有了我们才怀念。
这是一种很矛盾而真实的现象。
从历史发展来看,一种事物淘汰了,一种事物才会兴起,如今小品相声不太行了,脱口秀兴起,这大概就是一种时代的发展,虽然我们并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不管怎么样,赵本山小品被淘汰是早晚的事,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也许我们看到的是人为,但那又何尝不是一种必然。
只是人非草木,不论时代怎么发展,有情义的人仍然有自己的情怀,就像赵本山这次在纽约表演,有中国网友特地坐飞机跑到纽约去看。
我想,这不仅仅是一种喜爱,这更是对过去的一种怀念。
如果可以,我们都不希望时间走得太快。
我们都希望时间可以回到任意的节点,因为我们总是在多年以后才发觉,曾经有很珍贵的东西,当时我们并没有珍惜。
当时只道是寻常,待到懂时已惘然。
点个“赞”,并“分享”给更多人,让我们的声音被更多人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