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师天浩

出品丨师天浩观察(shitianhao01)

今年春节,朋友圈里晒旅游的朋友越来越多,曾经去亲戚家串门为主的春节,现在流行着旅游热。春节去旅游,正成为一种“新年俗”。

大年初七,全国网友还在假期时间,各大网站有关春节旅游盛况的报告纷纷出炉。美团旅行的数据显示,假期前五日,“春节旅游”搜索量整体上涨168%,00后深度旅游热门城市为西安、重庆、北京、成都、南京、洛阳、长沙、上海、广州、哈尔滨。

途牛《2025春节出游消费盘点》数据显示,更多途牛用户选择了5至6天或3至4天的出游行程,出游人次占比分别为38%和21%。此外,也有近10%的用户选择了8天以上的出游行程。

2月4日,携程发布的《2025年春节旅游总结报告》显示,超半数游客集中在农历初五、初六返程,8天法定假期的灵活性也让不少游客选择延长旅途,节后错峰返程。跨境游整体订单同比去年增长三成,其中入境游门票订单同比去年增长180%,入境游酒店订单同比增长超6成。

从去年开始,春节旅游热就已被外界所关注,今年各地为了吸引游客前来,也纷纷积极行动起来。

就今年春节旅游热况中可以发现一种趋向,作为全年唯二的小长假,选择春节期间旅游的人开始变多,国人也正在习惯从过年拜年到过年出去玩的变化。

各地开始重视“春节经济”

蛇年春节是首个“非遗版”春节,2025“中国年”的年味也更加凸显。

据央视报道,截至2月2日,江苏各地博物馆举办500多项主题活动,有52家文博场馆延长开放时间;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华山景区是游客较为集中的景区景点。陕西全省五星级饭店入住率持续增长,平均入住率超七成。

文旅部也认为,当前过旅游年、过文化年已经成为新的年俗。

据主编留意各地新闻发现,全国各省市在春节期间大多都准备了和文旅相关的活动,年味自然是最主要的元素。单是朋友圈也能发现,有的家庭全家在春节期间选择三亚、上海等热门旅城市游玩,甚至全家出国旅游的朋友也不在少数。

传统新年习俗包括拜年、吃饺子、发红包、贴春联和放鞭炮等环节,这几乎是中国人过年都要“执行”一遍的老习惯。不过,从历史发展的视角来看,这些我们看起来习以为常的很多项目,都是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逐一出现的。

比如说,在唐代才开始登门拜年和“拜年帖”、宋代才开始放鞭炮等习惯,接灶神、贴门神、守岁、十五赏灯会等活动在明代才开始盛行,直至清代猜灯谜才在春节普及。因此,说春节旅游成为新年俗,并非是一种乐观的说法,而是根据现实的一种靠谱的预测。

在北京不仅有传统的庙会可逛,春节期间,在奥林匹克中心区、大望京建筑组群、京广中心、亮马港湾、CBD区域、华润时代、高碑店地区同心桥7个点位同时上演灯光秀,把春节喜庆元素玩到了极致。

另据上海旅游大数据监测,春节假日前四天,上海共接待游客943.5万人次,同比增长7.61%。今年春节期间,上海推出127项文旅臻选活动。

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举办“迪士尼奇幻冬日冰雪节”,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与“毛茸茸派对”IP强强联合,举办毛茸茸派对“蛇来运转”新年快闪活动。上海海昌海洋公园推出龙宫神仙节,以龙宫为文化之引,灵蛇献瑞为故事概念,重磅打造龙宫神仙节系列主题活动等等,同样是招数使劲把春节氛围推向了高潮。

还有值得说的古城西安,据西安市文旅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西安年·最中国”2025新春文化旅游活动持续52天,非遗盛会、非遗线路、非遗演艺、非遗好物四大系列千余项活动陆续推出,涵盖893项新春主题活动及景区门票减免等内容的惠民政策相继落地,让市民游客体验浓浓年味。

其实,只要你勤快点,就能很快搜集各地的春节活动新闻。总之一句话,无论是吸引游客,还是为了吸引春节短期返乡的市民,各地都在重视春节期间打造各种传统和热门的文旅项目。

可以说,正是因为春节期间可玩的地方变多了,旅游热才有了成为新年俗的可能。

“新年俗”流行的三个支撑点

以前到了春节,回家与团圆是主题,为何说未来在春节旅游会是一种新年俗?这种明显和传统过节习惯违背的现象,真的会演变为一种长期年俗吗?主编的答案,会的。

以初八正式上班为节点,蛇年春节长假还未结束,目前各大互联网平台只是发布了一些预测性报告。但以2024年春节期间旅游热来看,这种趋势正成为一种“新常态”。以2024年春节假期作为参考,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同比增长34.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6326.87亿元,同比增长47.3%。

这一数字,正在接近国庆期间的旅游数据,可见相比国庆长假的热况,春节旅游经济还有很大的可挖掘空间。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全国国内出游7.65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5.9%,较2019年同期增长10.2%;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7008.17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6.3%,较2019年同期增长7.9%。

第一个支撑点,春节是全年唯二的长假;中国作为一个勤劳的国家,法定假日总体并不多,结合调休这种特别的节假日安排,凑成了国庆、春节两个能够连续休息7-8天的长假,加之调休后五天时长的劳动节,全年适合旅游的时间也就这三个中长假期间。

我们从过往数据,能够感受到国庆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惯例,无论出游人次和消费规模都已相当可观。春节作为回家团圆的传统节日,加之处在冬季时间,过去在文旅经济方面并不突出。近些年,由于旅游消费的普及,越来越多人开始打起春节的“算盘”,很多家庭选择全家出游,一些年轻人也把春节当做难得可以出去玩的假期,逐渐开发了春节在旅游方面潜藏的能量。

第二个支撑点,小家庭化趋势的助推;社会结构的变迁往往和时代大背景息息相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过去大家族的社会结构瓦解,小家庭化成为一种趋势。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家庭户平均规模为2.62人/户,相较于2010年的3.1人/户明显下降。另外,小农经济时代人口流动缓慢,农村或乡镇都是乡里乡亲,过年成为各个家庭间互相走动的主要时间,现在外地就业、外地求学的情况越来越多,春节期间这种走动的必要性正在减弱。

从新年很多年俗来看,如果不去亲朋好友家串门,小家庭完全可以选择异地过年,甚至出境过年。交通运输部发布的预测数据显示,2025年春运期间,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总量将达到约90亿人次,其中自驾出行占比高达八成。

另据携程数据,预计在2025年春节出游的游客中,亲子家庭的占比将增至49%,订单量相较于去年同期增长75%。租车依旧是家庭出游的热门选择,2025年春节期间,国内租车订单较2019年增长了240%。

第三个支撑点,各地挖掘春节文旅消费热情高涨;如果你春节外出游玩,能够明显感到节日的气氛,只要是人流密度高的地方,必然会张灯结彩。小区里会贴新春标语和挂红灯笼,商场会引进和春节相关的商业活动,景区更会围绕春节元素做足功夫。来自社会各界的投入和努力,让人很难不走出家门。

不仅国人对现在的春节无比喜爱,一些老外也受这种氛围感染,带动春节期间入境游的热潮。据国家移民管理局预测,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口岸将迎来新一轮出入境客流高峰,日均出入境人员将达185万人次,较去年春节假期增长9.5%。

大型国际空港口岸出入境客流略有增加,预计入境客流高峰主要集中在2月3日至4日(正月初六至初七),北京首都机场、上海浦东机场、广州白云机场、成都天府机场日均出入境人员预计分别达到4.2万、9.5万、4.8万、1.9万人次。

携程最新数据显示,1月28日至2月4日春节假期期间,入境游订单量较去年同期激增超过1.5倍。

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随着历史变迁而变化的年俗,内容本身就不是一成不变,旅游作为现代商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国庆热到春节热,也是它越来越受国民接受的一种外在呈现。

当我们于春节依旧发红包、吃饺子、点烟花时,也开始逐步接受外出旅游。

不得不说,国人春节旅游的惯性正在形成,以历史经验来看,春节旅游成为新年俗并非不切实际的假想,它正在从一种少数家庭选择的新鲜事物,走向更广阔的社会习惯。

引用报道:

红星新闻《首个“非遗版”春节,各地无人机表演火出圈,工业城市年味浓》

北京日报《春节假期,北京推出近万场文化活动,百花齐放精彩纷呈》

央广网《春节前四天上海共接待旅客943.5万人次 127项目文旅臻选活动共庆喜乐安宁“中国年”》

金台资讯《西安:年味悠长新意浓》

齐鲁晚报《团圆度假两不误:在旅途中过年,全家自驾出游成新风尚》

人民日报《入境旅游市场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