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是流感高发期
日常有何中医药方法预防流感?
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教授
(人称德叔)
给出3个不同茶饮方
中医如何看待流感?
德叔表示,中医认为,流感病因不外乎外因和内因。外因主要是人体感受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引起发病;而内因则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如平时身体元气不足、饮食劳倦、病后产后调理不当,或是太过劳累,引起抵抗力下降,都容易导致中医所说的“正气不足,其气必虚”,邪气就容易乘虚而入。
“中医有很多方法可以提升正气、增强体质,祛除外邪,以此预防流感。”德叔表示,所谓“一针、二药、三外治”,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艾灸、药膳、沐足和按摩等,日常都可以有所帮助。
3个茶饮方,适合不同人群
如果平时容易出汗、感冒,有可能是肺气虚或脾气虚,可以用党参、紫苏叶、生姜等煮水喝,疏风补气。
如果平时容易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容易咳嗽、打喷嚏,可用党参、黄芪、陈皮等煮水喝,健脾补气。
如果平时容易口干咽燥,上火,但又容易疲劳,这有可能是气阴两虚,比较燥热,可用西洋参、玉竹、陈皮煮水喝,既可以滋阴,又可以补肺健脾。
南北方治疗有何差异?
不少人在春节期间跨地区旅游。德叔表示,冬季时,北方地区气候以寒冷干燥为主,容易感受的外邪常以风寒为主,兼夹燥邪,因此发烧、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咳嗽、全身酸痛这种寒邪症状的同时,伴有口干、鼻干、咽干咽痛等燥邪的症状比较重。
这时可以用生姜、葱白、紫苏叶、胡椒等疏风散寒的材料,一定要去燥邪,可适当加点百合、玉竹、沙参等润燥之物,效果比单纯驱寒好。
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所以冬季在感受风寒的基础上,容易夹热、夹湿,因此出现发热、喉咙痛、咳嗽的同时,容易全身困倦、口干口苦、咳嗽、痰黄,部分伴有恶心、呕吐、没有食欲、肚子饱胀或腹泻等湿邪困胃肠道的症状。所以我们在疏风散寒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加点薏米、扁豆、苍术以及南方地区的木棉花、布渣叶等清热化湿的材料。
转发提醒亲友
日常做好预防!
**如有侵权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来源 | 羊城晚报
编辑 | 刘睿珺
这天会更冷!局部或有回南天!
假期尾声,多少人堵在路上了?
媒体发布大S病逝时间线!专家提醒:这几类人48小时内尽早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