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15年5月,家住江西的小陈受被雇佣,在崇义县的“八公垅”山场砍杉木。

突然,几棵独特的植物吸引了小陈的目光。

这些植物的树形挺别致的,树冠就像一把把撑开的绿色大伞,高高地矗立在那里。



它们的主干笔直,没有过多的分枝,顶部则是一片片巨大的羽状复叶,层层叠叠地向外伸展。

小陈走近一看,发现这些植物的外观类似棕树,但是又有着一些细微的差别。

它们的树干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刺,摸起来有些扎手,叶片的质地也更加坚韧,泛着一种独特的光泽。



小陈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好奇,毕竟他没怎么见过如此漂亮的植物。

小陈对这些植物是越看越喜欢,于是就想将这些漂亮的树挖回家种。

正好自己身边带了柴刀,很快小陈就将这棵树挖了出来,然后带着树下了山。



然而,就在小陈带着树回家的时候,他遇到了一名来自外地的砍伐工。

这名砍伐工看到小陈扛着一棵树,仔细观察了一下,表示这树看起来像是桫椤,是一种稀有物种。

但小陈并不认识这种树,他只是觉得好看,想拿回家种着。



随后的几天时间里,小陈又看到了十几棵这样的树,于是也将它们移栽到了家里后面的山上。

就这样,小陈前前后后一共移栽了16棵这样的树。

截至案发时,其中14株状态还可以,还在生长着,另外两棵却已经死掉了。



小陈自首之后,表示自己愿意承担移栽的所有费用。

但他仍然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还有罚金3万元。

同时,小陈还必须向县林业局缴纳生态修复金8000元,后面工作人员会拿这笔钱养护这十几棵还活着的桫椤。



«——【·濒危的史前植物·】——»

那么桫椤究竟是什么树,为何如此珍贵呢?

桫椤,在植物学界享有极高的地位,被誉为 “植物界的熊猫”。

它是目前在地球上生活的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和咱们平时说的恐龙一样古老。



桫椤熬过了地球环境持续动荡的时期,但是依然顽强地存活至今,成为了研究古生物和地球演变的“活化石”。

而且桫椤科的全部种类都已经被列入国际濒危物种保护名录(红皮书)中,成为受国际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



在国内,桫椤同样被列为重点保护对象,2021 年,桫椤成为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桫椤的珍贵不仅在于其濒危的现状,更在于它作为一种古老的孑遗植物,桫椤保留了许多原始的生物学特性。

所以对于科学研究来说,这一类坚持活到如今的生物有着巨大的研究价值。



桫椤之所以濒危,其实有很多方面的原因。

比如就拿它繁殖后代的能力来看,这其实就不怎么样。

它是一种孢子植物,所以是依靠孢子来扩大种群的,与种子植物相比,孢子的萌发和生长过程实在是太脆弱了。



桫椤成年之后每年虽然都能散发出数量众多的孢子出来,但这些孢子在自然环境中的存活率实在太低了。

就算是集齐了各种巧合,孢子总算萌发后,形成配子体胚胎等过程也需要有一个非常适宜的环境。



所以它们只能在比较孤立的小地方生活,但还有更麻烦的---成年桫椤植株在周围5米范围内也会限制桫椤幼株的生长,所以后代要想生存下来还得找地方自立门户。

尽管桫椤偶尔也能侵入并幸存在新的森林区域,但它却没有能力和当地的植物竞争资源,难以获得足够的阳光、水分和养分,从而影响其生存和繁衍。



桫椤作为木本植物,其生殖周期很长,孢子一旦离开就只能听天由命,可以说发育进程完全受环境变化的控制。

这使得桫椤在面对环境变化时显得尤为脆弱,不利于其种群的生存和发展。



桫椤没有完善的根系,所以一旦生存土地情况发生改变就很难存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分布范围和生存能力。

当然,人类活动也对它们的生长造成了重要的影响,比如人为砍伐也是桫椤濒危的一大因素。



桫椤树形优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其茎干还可制作成工艺品和中药,因此,桫椤成为了一些不法分子盗挖盗卖的对象。

当然,有时候也存在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有些人就是觉得某种草或者树长得好看,所以就想要移栽。



可能他们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意识并不怎么强,或者觉得自己能遇上的基本上就不存在数量少的问题。

但实际上在野外,随意采摘不认识的植物是一种危险且不可取的行为,其危害是多方面的。

比如随意采摘不认识的植物还可能带来健康风险。



在自然界中,许多植物为了保护自己,进化出了各种防御机制,其中一些植物含有毒素。

如果我们随意采摘并误食了这些有毒植物,很可能会导致中毒,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比如,断肠草与金银花外观相似,每年都有人因误将断肠草当作金银花采摘泡茶而中毒身亡;



曼陀罗全株有毒,其花朵和果实含毒量最大,误食后轻则产生幻觉,重则危及生命。

而且随意采摘野生植物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所以我们在野外看到某种植物要保持克制,避免触碰。



不要因为好奇或一时的冲动就去采摘,在不了解植物特性的情况下,任何触碰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无论是对植物本身还是对我们自身的安全。

参考:
凤城发布《【以案释法】因采挖16棵蕨类植物,他被判刑并赔偿生态损失……》2023-7-3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