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温宇展
从正月起,爸爸总在每天早晨问好的微信里加上一句:“女儿,今年能回家过年吗?”
我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今年还是回不去,总是闪烁其词。
入伍14年,上一次回家过年已是10年前。
他好像看穿了我的心事,轻描淡写地说:“没事,你如果回不来,爸爸就去部队,陪你和孩子过年!”
我以为他只是安慰我,没放心上。没想到正月二十那天,爸爸真的开车来到我的单位!
他一路奔波,风尘仆仆,把车停好后说:“爸爸给你和宝宝带了好吃的,在后备箱,一会拿上楼去。”
我打开后备箱一看,惊呆了,杀好的鸡、卤好的鹅、腌好的咸猪骨、即食的焖猪蹄、自家种的瓜果蔬菜姜葱蒜苗、炒熟的花生瓜子糍粑、水果大米面条、锅盖锅铲碟子筷子,还有女儿的新衣裳……
我对他竖起大拇指:“爸爸您要把家都搬过来吗?”
他哈哈一笑作以回答,一边抱着外孙女逗她开心,一边叮嘱我要将肉类冰冻起来。我往返了七八趟,才将年货全部搬完。
饭点将至,爸爸小心翼翼地问:“你能回来吃吗?”
听到我肯定的回复后,他松了一口气,立马笑颜满开:“回家吃,尝尝爸爸的手艺。”他没坐下歇一歇,直奔厨房为我做饭熬汤。
“你的刀不锋利,有没有磨刀石,没有的话找块石头也行,吃完饭爸爸帮你磨刀。”
“这只鸡是早上才杀的,拿来煲汤最好,你在单位很难喝到。”
“洗菜池底部漏水啊,晚点我买胶布把管道缠紧。”
“我看宝宝有点感冒,这几天我煲七星茶给她喝喝。”
看着爸爸在堆满年货的厨房里来回穿梭,我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我很难想象,年迈的父亲是怎样把几十公斤的年货备齐,又是怎么开着车一路摸索来到我的单位。
或许只有微露鱼肚白的天光,才见证了他在清晨走街串巷,到菜市场询价选料的忙碌身影;或许只有车里的方向盘,才听到这位年过60的老人,在手机上一笔一画写下目的地后,导航播报“准备出发”的声音。
以前刷到网友们分享离家时塞满土特产的后备箱时,总是羡慕不已。入伍多年,我似乎都快忘记了有家的年味是什么。
今年,我的爸爸从几百公里外的地方驱车来到我所在的部队,在小小的后备箱里塞进了一个大大的家。
那些平凡的、琐碎的年货,看起来毫不起眼,但却肩负着如山的使命,跨越万水千山只为传递爱的味道,温暖并慰藉着每一位远离家乡的游子。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你回不来,那爸爸就过去。
只要爸爸在,不论哪里都是家。
只要父母在,不论多大你都是小孩。
主 编 |陈一凡
编 审 |张少波
编 辑 |王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