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46

等待27年后,事关中国的这条跨境铁路终于开挖!2024年的最后几天,在中吉乌铁路项目启动仪式上,乌兹别克斯坦铁路公司副董事长直言,这条铁路将“连接整个亚洲”。为什么修建一条铁路会让中吉乌三国如此激动?新铁路一旦开通,又将改变哪些游戏规则?27年的等待,一朝达成所愿,又是哪些路障被搬开了?


一、中吉乌铁路为什么重要?

中吉乌铁路起自中国新疆喀什,经吐尔尕特山口进入吉尔吉斯斯坦,再向西经其边境城市贾拉拉巴德,终至乌兹别克斯坦东部城市安集延,全长约523公里。

建成后,它将成为通往欧洲与中东的“最短货运路线”。相较目前途经俄罗斯的中欧班列路线,路程缩短900公里,时间节省7-8天。


交通方便了,贸易往来就热起来了。我们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步伐迈起来的同时,吉尔吉斯斯坦也成为重要过境国,每年预计承载高达2000万吨的过境货物量,收获2亿美元运输费。而乌兹别克斯坦则将通过这条铁路,变身为欧亚大陆的“十字路口”,成为国际性交通运输枢纽。

既然这么好,为什么1997年就签署“备忘录”的中吉乌铁路,直到27后才开工动土?

二、中吉乌铁路的难点在哪?

不少人将漫长的等待,归咎于俄罗斯的干涉,苏联解体多年,但在中亚这几个国家的影响力,它还是要保留的。也有观点认为吉乌两国存在领土边界、水资源等争议,因而难以达成共识,但这些都不是主要因素。

依托苏联时期的工业化影响,吉尔吉斯斯坦北方为工业区,南部至今仍以农牧业为主,两地贫富差距悬殊。经济结构的差异导致了社会结构差异,反应到政治上,就是南北两派斗争激烈。2005年,在美国煽动下,吉尔吉斯斯坦爆发“郁金香革命”,南北对立加剧。一个事实是,自1991年独立以来,吉尔吉斯斯坦先后上任了6位总统和20多位总理,南北两派轮流坐庄,前任政府的决定往往被后任所否决。


政治对立反映到中吉乌铁路修建上,北方派希望采用“北线方案”,也就是从喀什往北,穿过更多吉国北部城市,再绕道南下进入乌兹别克斯坦。线路远、成本高,但可以加强吉国南北联系,北方收益更大。南方派则希望采用“南线方案”,也就是从喀什直穿吉国南部的奥什州,进入乌兹别克斯坦。这一方案好处是不绕路,成本更低,也更为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认同。南北方案之争,叠加吉国政局因素,使得铁路路线方案迟迟难以落地。

第二大障碍就是钱。由于铁路的主要段落集中在吉尔吉斯斯坦,但吉方财力有限,在资金的来源和结构上也一直没有谈妥。而且在谈判过程中,铁路的修建成本也在不断增加,一来一去就“恶性循环”了,导致项目一拖再拖。一组数据是,哪怕是到了2023年,吉尔吉斯斯坦GDP增长后可以达到140亿美元,但投资这条铁路,吉尔吉斯需要拿出47亿美元,占到整个国家全年GDP的1/3。

第三大障碍则是轨距。由于历史原因,中亚五国原有的铁路主要采用1520mm的苏式宽轨。而中国铁路采用的是1435mm的国际标准轨距。吉国更希望新铁路沿用原本的宽轨,但轨距不一样,就必须要建立换装站,货物要重新装一次车,不仅影响效率,也增加成本。


除了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也不少。中亚地区连结亚欧,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地位。自苏联解体以来,中亚就成了美国对外战略的排斥其他国家借由铁路联通对中亚地区施加影响力。

不过随着中吉乌铁路的开工,这也意味着这些路障,都已经被挪开了。那么局面是如何打开的呢?

三、挣扎27年,中吉乌铁路怎么破的局?

2021年,随着美军全面撤出阿富汗,美国对中亚的影响力也有所下降。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美西方随即对俄展开多方面制裁。这也使得俄罗斯重新思考对中亚的战略,对中吉乌铁路项目的态度起了变化转变。

俄罗斯“松口”的同时,吉尔吉斯斯坦的战略考量也出现转向。由于吉国期待的南北向“俄-哈-吉-塔铁路”迟迟没有落地,他们开始重新评估中吉乌这条东西向铁路的价值。2024年12月20日,吉尔吉斯总统宣布,已完成同邻国边界问题的谈判。吉乌关系的不断改善,也加速推进了中吉乌铁路项目。

路线方面在原来的北线方案基础上,整体南移了一点,算是兼顾了各方的利益。

轨距问题上,各方也有所妥协,采用宽轨+标准轨的模式,从喀什到马克马尔段采用标准轨,从马克马尔到贾拉拉巴德以及延伸到乌国境内的安集延段,采用1520mm宽轨。

资金问题上,三方商定由三国政府授权企业合资成立中吉乌铁路有限公司,负责吉国境内段的融资、建设和运营工作。根据协议条款,中国在这个合资企业中占51%的股份,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各占24.5%。吉尔吉斯境内项目总成本47亿美元中的一半,打算由参与国分摊。另一半费用,中方将提供约23.5亿美元的贷款。各方也同意由中方主导这个项目。


钱有了,细节也敲定了,接下来就开干了。其实在中吉乌铁路西侧,乌兹别克斯坦已经开通了经土库曼斯坦、伊朗到达土耳其的货运列车,而我国也和土库曼斯坦和伊朗签署了铁路合作协议。这也意味着,中吉乌铁路一旦开通,东亚通往中东和欧洲的交通网,就连起来了。显然这条迟到27年的铁路,远不止是一条运输走廊,它更是一座重要的战略桥梁。

看看新闻记者: 方媛

编辑: 陈含璐

美术编辑: 乐文舟

摄像: 沈俊

责编: 方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