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经历了失败的人,尤其是经历失败次数越多的人,往往越不愿意承认自己犯的错误,而是习惯性地将失败归咎于外在原因,这种对于诚实的缺乏恰恰是导致他们无法再次成功的核心原因。即便外在环境再顺利、条件再好,如果自己内在的核心问题没有解决,依然会面临不好的结果。
所以说,对自己极度的诚实是认知破圈的基本心态,因为没有这种心态,我们无法发现或者真正解决自己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对自己极度的诚实呢?总结下来,我们可以从以下6个维度进行自我分析:
- 对于知识的诚实;
- 对于信息的诚实;
- 对于自己经历的诚实;
- 对于自己能力的诚实;
- 对于自己需求的诚实;
- 对于自己情绪的诚实。
一、对于知识的诚实
能够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坦然承认自己不懂通常并不是那么容易,尤其在一个自认为很精通或深耕多年的领域里,被别人发直挑战,难免会有一些情绪反应,这是因为在一个领域精通的时间越长,越会认为自己的观点准确无误,越难承认自己不知道,越难放下面子承认自己错了。但是,做不到这些,就很难继续提升自己。
追问法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放下面子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是不断追问自己——如果我承认自己不懂会有什么后果?他人不再那么尊重我?降低对我的评价?不再找我合作?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放不下面子,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忧畏惧表达负面观点本身,还包括在表达负面观点过程中表露的情绪。在表达观点之前、之中和之后,很多人通常都有以下三种情绪与担心:
第一、担心自己由于错误的假设而不敢表达负面观点;
第二、担心自己表达负面观点时可能表露的情绪;
第三、担心自己说出负面观点后对方有不好的回应。
要跨过这三种担心,我们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去询问对方的感受,让所有的情绪安全落地。这时,你可以问:“刚刚我说的,会不会让你感觉不舒服?”
在对方说出他的情绪及感受,且确保双方都没有情绪残留的情况下,我们就顺利地翻越了以上情绪的三座山峰,能够安全、恰当地表达负面观点和情绪了。通常这时候,我们反而会觉得和对方的关系更亲近了,因为双方顺利地跨过了一个难关。
二、对于信息的诚实
我们经常会被自己接收到的信息误导,这时就需要我们梳理清楚自己在接收信息上的滤镜,就了解自己可能会忽略什么,可能会轻视什么,可能会过分看重什么。
除此之外,我们的很多信息都是来自他人,因此,我们对于他人的喜好也会影响我们对信息的接受程度。比如我们不喜欢和一个挺有架子的人聊天,那么我们就会先入为主地很难接受他的论点,因而有可能错过重要的信息。
所以,我们也可以通过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发掘我们的信息滤镜:
- 我平时最喜欢和什么样的人聊天?为什么?和不同的人聊天看待事物的视角会很不一样,一方面会影响一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你对哪些视角接纳度更高。
- 我平时聊天通常喜欢聊什么样的话题?为什么?你是习惯聊人际关系、商业变迁,还是聊兴趣爱好?这些都能反映出你不同的关注点。人们通常对自己熟悉的东西更感兴趣,也更容易接纳,这也意味着人容易忽略不熟悉的东西,这就是一种潜在的盲区。
- 我平时最讨厌和什么样的人聊天?为什么?事实上,最讨厌的人说出来的话可能反而会是有用的。不时看看你受不了的言论,想想这些言论在哪些情况下是合理的、可信的,也能帮助你拓宽视野。
- 我对哪些话题特别不感兴趣?为什么?这能帮你找到那些因为不感兴趣而被忽略的信息。
- 我最容易被哪类人说服?我最容易对哪类人产生好感?
- 我最讨厌父母说我什么?父母通常是比较了解你的人,你最讨厌他们说的东西,可能就是你不愿意面对的缺点或不足。
当你偿梳理完这些问题时,就会有一个自我信息滤镜的简单列表了。有了这么一个列表,我们就可以时时提醒自己,诚实地对待接收到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