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之间,时间已来到大年初七。2月4日,各地的路上都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车队,很多人已开始返城,也有很多人还在拜年与互送新春祝福。

与此同时,世界局势出现了新变数。不按常理出招的特朗普,选择了借坡下驴。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发起了军事行动。俄乌战争悬而未决之际,莫斯科又传出了噩耗,俄罗斯的关键人物被“斩首”了。



至少有5件事值得注意。

第一件事,特朗普态度发生转变。特朗普在2月3日表示,他希望乌克兰用稀土矿换取美国继续援助基辅。特朗普透露,结束俄乌冲突的谈判正在取得进展,白宫正在寻求与基辅达成协议。

简而言之,特朗普想告诉泽连斯基,基辅要想让美国继续为乌克兰提供武器,就必须给美国递交投名状,比如为美国提供稀土。



此前,泽连斯基曾给特朗普送上一份“大礼”,那就是给欧洲“断气”,这件事激怒了匈牙利与斯洛伐克,乌克兰也付出了沉重代价,坐收渔利的却是美国。

很显然,特朗普想要更多。

根据特朗普签署的行政令,美国已暂停几乎所有的对外援助,持续时间长达90天。然而,在不久前,暂停为基辅提供军事援助没多久,美国又恢复了对乌克兰的武器供应。特朗普曾表示,正在考虑要不要停止军援乌克兰。

在“是否继续军援基辅”的问题上,特朗普的支持者们出现了分歧。特朗普此时提出让基辅“用稀土换武器”,显然是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

能预料的是,一旦泽连斯基答应特朗普的要求,接下来,美国还会继续敲打基辅,直至获得更多利益,包括让基辅大幅度降低乌克兰的征兵年龄。

是对特朗普说“不”,还是对美国让步,泽连斯基是时候好好想想了。



第二件事,莫斯科传出了爆炸声。2月3日,刚进入建筑物没多久的萨尔基相,就被炸身亡了,有势力从远程引爆了事先设置的炸弹。随后,俄罗斯立即将萨尔基相送往医院接受治疗,结果是不治身亡。

作为俄罗斯“阿尔巴特”营的创始人,萨尔基相曾是乌克兰公民,没少受到来自基辅的威胁。

萨尔基相的被炸身亡,与俄军司令基里洛夫在莫斯科被暗杀的过程,可以说是如出一辙。这意味着,俄罗斯内部有间谍配合敌人里应外合。

更早些时候,2月2日,在库尔斯克州作战的俄军“老虎”部队司令谢尔盖,因为乘坐汽车碰到地雷的原因,在返回时被炸身亡了。当时,谢尔盖才刚执行完军事任务。



不到2天的时间,俄罗斯就损失了2名关键人物,这无疑会让普京心碎不已。

截至目前,美英法仍未萨尔基相与谢尔盖被炸身亡这两件事表态。

第三件事,特朗普或再次“退群”,联合国有力使不出。据美媒报道,特朗普准备在2月4日签署行政令,宣布美国再次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

早在特朗普第一次执掌白宫时,美国就曾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

如果特朗普真的宣布这一决定,就意味着美国退出了《巴黎协定》、世卫组织与联合国人权理事会。

特朗普在2月3日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那就是他不能保证加沙停火能够持续。特朗普给出这一表态的时间,恰好在内塔尼亚胡即将与特朗普举行会晤的前一天,意味不言而喻。如果美国在2月4日宣布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以色列将成为最大赢家之一。



内塔尼亚胡在此时前往美国,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与特朗普讨论如何打击伊朗及其盟友,以及为开疆拓土做准备。以色列很可能会部分吞并约旦河西岸。

在绝对的实力差距下,巴勒斯坦只能求助国际社会与联合国伸出援手,但以色列不怎么可能理会来自联合国的最后通牒。阿拉伯国家的一盘散沙,以及伊朗的力不从心,让以色列看到了开疆拓土的好机会。

当然,特朗普也有意开疆扩土,那就是找机会吞并加拿大与格陵兰岛。

不同的是,摆在特朗普眼前的,是来自欧盟与北约的阻力。相比之下,拥有美国撑腰的以色列更从容不迫。

隐约可见,随着内塔尼亚胡访问美国,黎巴嫩、加沙、约旦河西岸、叙利亚还有伊朗,又要迎来新的风暴了。

第四件事,拒绝妥协,32国对美国发出最后通牒。欧盟27国已对美国表明态度:如果美国对欧盟加征关税,欧盟就会反击美国,贸易战没有赢家,欧盟需要美国,美国需要欧盟。



在谈到美欧关系的时候,冯德莱恩在2月3日表示,当受到不公与任何攻击时,欧盟将坚决回应。冯德莱恩认为,欧洲应该在军事领域投入更多。

或许是为了威胁美国,欧盟还表示,欧盟将支持丹麦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欧盟准备与北约协调“优先解决防空、弹药生产与军事机动能力”等短板。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2月3日表示,俄乌冲突与特朗普的关税威胁,正在推动欧盟更加团结。马克龙认为,欧洲国家应该共同发展国防工业,并在经济领域变得更加独立。如果美国决定对欧盟加征关税,欧盟需要作出反击,以赢得美国的尊重。

德国总理朔尔茨在2月3日表示,欧盟是一个强大的经济体。在朔尔茨看来,欧盟有底气对美国采取行动,美欧能保持友好贸易往来,当然再好不过,但要是美国偏要制裁欧盟,欧盟就应该果断反击美国,而不是忍气吞声。



拒绝为美国利益买单的,不只有欧盟27国,还有加拿大、墨西哥、日本、韩国与乌克兰。32国同时对美国说“不”,不是无缘无故的。

按照这个迹象,只要特朗普“不知悔改”,等待美国的结果必然是墙倒众人推。

第五件事,特朗普罕见妥协。有很多迹象表明,最喜欢用“加征关税”去威胁盟友的特朗普,这次可能别有用意。

特朗普的真实目的,也许不是为了对邻国与盟友加征关税,而是用这种方式去迫使别国妥协,比如让墨西哥阻止非法移民涌入美国、让欧盟购买更多美国产品。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结果:刚宣布对加拿大与墨西哥这两个邻国的产品加征25%关税,美国就妥协了。

特朗普分别与特鲁多还有墨西哥总统举行了电话会谈,美国分别与两国达成了协议。

特朗普在2月3日签署了“暂停对加国与墨西哥产品加征关税”的行政令,实施时间推迟到了3月4日。



根据墨西哥的表态,墨西哥将在安全与贸易这两个领域与美国深化合作。在接下来一个月,墨西哥将为美国民众与墨西哥带去成果。

特朗普称,墨西哥总统已承诺,立即向美墨边境派兵1万。

特鲁多也给出了特朗普想要的结果,那就是承诺与美国成立联合打击部队。

换句话说,美国的这两个邻国,暂时与美国达成了协议。特朗普的选择是留一个月的时间,以观察两国能否兑现承诺。

一个月后,局势会变成什么样,谁也不知道。

白宫还讽刺了两国,称两国都在向美国屈膝。特朗普再次强调,希望看到加拿大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

不管过程怎样,结果是美加墨都如愿以偿了。前脚还在撂狠话的特朗普,后脚就对这两个邻国让步了,确实很出人意料。



做美国的敌人很危险,做美国的盟友更致命,这句话确实很有道理。欧盟、加拿大、丹麦与墨西哥,现在都很坐立不安。

世事如棋局,多的是不可思议的闹剧,且看特朗普如何出招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