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

“田园都市 文化名城” 漳州

大放异彩

一系列精彩纷呈、妙趣横生的活动

轮番上演

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和文化韵味

体验传统与现代的精彩碰撞

各地游客来到漳州

开启一场难忘的新春文化之旅

春节假期前七日,各景区人潮如织,其中,漳州古城累计接待人数124.48万人次,同比增长30.81%。福建土楼(南靖)旅游区32.88万人次,三平景区25.67万人次,九龙沙洲旅游景区11.66万人次,福建土楼(华安)旅游区6.91万人次,官畲景区6.23万人次。


春节假期,漳州古城人山人海。本报记者 梁健 摄

体验“文化名城”魅力

漳州上榜非遗热门小城Top10

2025年是“春节”申遗成功第一年,漳州古城“闽南过大年”如约开启。一系列精彩的民俗活动,将漳州的知名度推向全国各地。美团旅行数据显示,漳州上榜春节非遗热门小城Top10。


古城人流量爆棚 本报记者 张旭 摄


游客在漳州古城打卡拍照 本报记者 张旭 摄

“快看,少年高跷队来了!”锣鼓声中,人群中传来阵阵欢呼。只见一群身着传统歌仔戏服饰的少年踩着高跷,他们动作流畅、姿态优美,穿梭于漳州古城之间,时不时与路边的市民游客击掌、互动。

歌仔戏、踩高跷,火树银花步步登高。春节期间,包括石亭高跷巡游、洪拳舞狮演出在内的多场非遗巡游在漳州古城上演,引得众多游客驻足观赏、拍照留念。

在漳州,诸多非遗从文本中走出,来到市民游客身边。布袋木偶在艺人指尖翻飞,绣球抛下传递喜庆吉祥,八宝印泥展台前游客亲手体验制作,漳州古城里的“非遗一条街”化作流动的文化博物馆,世遗土楼中的“大鱼海棠”活灵活现……漳州的新春,欢笑声、惊叹声此起彼伏。


春节假期,漳州古城向阳剧场好戏连台,小朋友上台体验非遗木偶。本报记者 黄子君 摄

“感谢漳州给我这段难忘的经历。”来自叙利亚的游客沙姆在小红书上写道。她在漳州体验了中国传统服饰,她说:“漳州非常美丽。”

品味“田园都市”风采

在休闲游中尽享“诗与远方”

选择漳州,既能感受非遗的火热,也能享受田园的静谧。游客或与亲友结伴,或“全家总动员”,住民宿、赏民俗,畅享田园都市中的宁静与美好。

有人选择登山览胜,也有人喜爱海滨漫步。白色的风车、蓝色的大海、海边的城堡,还有一直在风化的抽象画廊,无论是东山、漳浦还是古雷,滨海的风情总让人流连忘返。


美好的亲子时光 本报记者 张旭 摄

有人赏花。在长泰的古山重景区,在高新区的水仙花海,在诏安的红星梅园,游客漫步在油菜花、水仙花、梅花的海洋中,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


漳州市水仙花民间艺术精品展在漳州市艺术馆举办,图为游客在欣赏展品。本报记者 张旭 摄

有人闲坐。古榕下、溪水边、水车旁,一泡乌龙茶,足够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聊一整天。


古城恭迎“财神”驾到 本报记者 张旭 摄

此外,漳州的各大公园也成了市民游客休闲的好去处。碧湖生态园、西院湖生态园等地,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湖水清澈,让人们在城市中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游客或散步、或拍照、或野餐,尽情享受着春节假期的悠闲时光。

感受“节日亮灯”惊喜

把漳州的夜晚打造得更加精彩

白天的漳州热闹,夜晚的漳州精彩。

今年春节前夕,漳州城市园林景观提升技能竞赛开启。这是我市首次采用“政府搭台+企业参与+市民评选”模式,开展城市公共艺术景观综合提升和氛围营造工作。企业之间的比拼,让广大游客大饱眼福。“漳州亮灯”,也点亮了节日期间的城市夜经济。

灯火里的漳州,不仅在市区,也让一处处景点焕发别样魅力。九龙江畔,闽南水乡景区,一艘由2025盏福灯连接而成的百米“金蛇灯船”,宛若一条被赋予灵气的金蛇在河道中蜿蜒游弋,穿过夜幕。

华安县高安镇坪水畲族村热闹不减,畲家阿哥阿妹围着篝火握着火把,热情地邀请游客加入舞蹈队伍。篝火映照下,大家共同载歌载舞,欢笑声、歌声、鼓声交织在一起,点燃整个村庄。

东山县杏陈镇磁窑村,“磁窑圩市·春节圩日”吸引了大批游客驻足。通过春风渡画船演绎、国风小DJ、千人大合唱、财神纳福等活动,进一步融入光影艺术和音乐表演,烟火味十足。

在漳州,年味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当下的生活。各县区纷纷举办“送戏下乡”,不少乡村还办了“村晚”,丰富多彩的体育竞技活动及书画展、猜灯谜等文化活动层出不穷,为节日增添别样的色彩,让游客感受到真正的漳州春节。

来源:闽南日报 记者 林昕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