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又是一次恐怖袭击,又是一次政府官员被绑架,又是一次索马里青年党的疯狂挑衅。肯尼亚的安全形势早已千疮百孔,这次的绑架事件只是冰山一角。面对索马里青年党的步步紧逼,面对恐怖势力不断渗透,肯尼亚政府还能撑多久?国际社会还能容忍多久?



索马里青年党,这个臭名昭著的极端组织,自2006年以来一直在索马里制造恐怖活动,妄图以暴力推翻政府,建立一个极端宗教政权。而肯尼亚,作为索马里问题的“受害者”和“干涉者”,成为了青年党的眼中钉、肉中刺。从内罗毕购物中心大屠杀,到加里萨大学血洗学生,再到如今的政府官员绑架,青年党一次次在肯尼亚境内制造恐怖事件,向肯尼亚政府施压,逼迫其撤回驻索马里军队。但问题是,肯尼亚退让就能换来安全吗?显然不能!

肯尼亚政府多年来在打击恐怖主义上投入了大量资源,派兵进入索马里参与非盟维和行动,试图从源头上铲除青年党。然而,现实却是,青年党的袭击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变本加厉,甚至愈发精准地针对政府官员和安全人员。肯尼亚政府显然已经陷入两难:一方面,撤军意味着青年党会在索马里更加肆无忌惮,进而向肯尼亚渗透;另一方面,继续维和则意味着肯尼亚成为恐怖分子的头号攻击目标,国内安全局势持续恶化。

但更可悲的是,肯尼亚政府在恐怖主义面前的无力感越来越明显。此次曼德拉县的绑架事件发生后,肯尼亚警方甚至没有第一时间发布官方声明,而是通过地方官员和媒体的报道才让外界知晓。这种迟缓的反应,暴露了肯尼亚政府在反恐行动中的低效和被动。更讽刺的是,这并非孤例,过去几年,肯尼亚安全部门在处理恐怖袭击时的表现一直不尽如人意。



2013年,索马里青年党武装分子袭击内罗毕西门购物中心,造成至少67人死亡,肯尼亚警方花了四天才控制局势,期间混乱不堪;2015年,加里萨大学遭遇恐怖袭击,近150名学生被杀害,肯尼亚特警迟迟不敢进入校园,眼睁睁地让恐怖分子在校园内大开杀戒;如今,官员被绑架,警方居然没有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可见政府的反恐能力依然停滞不前。

更糟糕的是,肯尼亚政府的反恐策略至今未能奏效。尽管多年来,肯尼亚安全部队在索马里境内开展了无数次军事行动,甚至曾宣布成功歼灭大量青年党武装分子,但该组织依然如幽灵般顽强生存,并不断向肯尼亚境内渗透。其组织架构并未因军事打击而崩溃,反而越来越本地化,甚至在肯尼亚境内吸纳成员。更可怕的是,青年党的袭击目标已经从普通民众转向政府官员和安全力量,这意味着该组织的情报网络已经深入到肯尼亚政府体系内部,威胁远比想象中严重。

而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反恐支援,显然也是雷声大雨点小。自“9·11”事件以来,美国一直高调宣称打击全球恐怖主义,并在非洲地区支持多个政府开展反恐行动,然而,现实是,美国的反恐政策更多是出于自身利益考量。肯尼亚作为美国的盟友,虽然得到了部分军事支持,但西方国家的反恐资源更多投向了中东,而非洲恐怖主义问题长期被忽视。换句话说,肯尼亚在反恐战场上,依然是“单打独斗”,没有真正可靠的国际支持。



更关键的是,肯尼亚的恐怖主义问题,根源并不仅仅在索马里,更在于本国的社会经济困境。东非地区贫困、失业、腐败问题严重,许多年轻人找不到工作,社会缺乏上升通道,这正是恐怖组织招募新成员的温床。对于一些无路可走的贫困青年而言,青年党提供的“工资”和“身份认同”,远比政府的空洞承诺更具吸引力。因此,仅靠军事手段打击恐怖主义,而不解决根本的社会问题,肯尼亚的反恐战争注定不会有胜利的一天。

面对这种严峻局势,肯尼亚政府必须采取更强硬、更有效的措施。首先,在国内,必须彻底清查安全部门内部的渗透问题,加强情报搜集,防止青年党利用官员和警察系统的漏洞策划袭击。其次,肯尼亚政府必须加快军队现代化,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不再让恐怖分子轻易在边境地区绑架、杀害官员和民众。第三,肯尼亚应联合东非国家,加强跨境反恐合作,共享情报资源,打破恐怖分子的行动网络,防止其在边境地带建立新的据点。

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不能再继续冷眼旁观。西方国家如果真心想打击恐怖主义,就不能只是在中东地区下功夫,而要真正关注非洲的安全问题。美国、欧盟等大国应该加大对肯尼亚的反恐援助,提供更先进的装备、培训和情报支持,而不是只在需要肯尼亚时才喊口号。中国也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利用自身在非洲的影响力,推动地区国家加强反恐合作,帮助肯尼亚提升安保能力。

肯尼亚不能再陷入一边承受恐怖袭击,一边无力反击的恶性循环。如果政府再不拿出真正的决心和策略,恐怖主义的幽灵将继续笼罩整个国家,甚至吞噬整个东非。对于肯尼亚来说,真正的选择只有一个:要么奋起反击,要么沦为恐怖主义的战场,成为下一个失败国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